7月21日,《巴山渝水记乡愁——重庆历史文化名镇、街区大型媒体寻访行动》系列节目在《重庆新闻联播》《天天630》《第1眼新闻》及重庆广电“第1眼”APP、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全媒体矩阵重磅推出。节目邀请有关专家、资深媒体人一道,深入重庆的历史文化名镇、街区,通过寻访、挖掘和讲述,展示了重庆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沿革和传统建造智慧,以及在名镇、街区保护利用和传承方面的成果,于沉浸式的游走中带领观众品读重庆的过去与现在,发现新时代重庆的别样魅力。
01
巡历名街名镇
展现山城修缮保护成果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全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基调,全面加强和推进重庆历史文化名镇、街区的保护利用与传承。《巴山渝水记乡愁》系列节目每集邀请一位寻访人,带领观众用脚步丈量山城,细数文化印记,全方位巡历重庆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古镇。《山城的巷 山城的家》走进渝中母城核心地段山城巷,在城墙院街中勾勒母城印象、感受山城生活;《寻梦酉水河》探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通过展示土家族建筑、村落之美,让观众领略土家族人文风情;《一脚踏三县的旱码头》行走于巴南区丰盛镇,于古朴街巷间,寻觅难舍的乡愁。值得一提的是,节目每期邀请的寻访人都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他们或参与老街修缮,或致力古镇保护,或潜心文化传承,为看似随性的游走注入了有深度的解读,使观众在边“走”边“看”中,切实体会到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古镇、街区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山城巷、酉水河镇、丰盛镇、磁器口……这些老街古镇承载着山城的历史文脉,滋养着一方的百姓生活。节目通过深度的巡访,一一品读了民居、街巷、祠堂、石坊、碉楼的形制与特色,以及它们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展现了重庆修缮、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和古镇的丰硕成果。
02
述说山城古今
挖掘城市深处烟火故事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斗转星移、岁月变迁,这些故事慢慢沉淀成人们的集体记忆,也幻化为城市的风骨和气质。节目在巡礼历史文化街区、古镇的同时,还回顾往事、述说古今,为老街古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山城的巷 山城的家》中,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副院长方钱江作为寻访人,讲述了山城巷打卡地“荒野花园”的曾经。这里曾是仁爱堂医院的旧址,抗战时期,日军出动9513架次飞机对重庆实施轰炸,当时的仁爱堂医院救治了大量的空袭幸存者,是为空袭受灾儿童提供救治的“难童救济及教养第十所”。这段历史透射着人间真情、家国大义,展现了山城重情重义的城市底蕴。《寻梦酉水河》中,土家汉子单一抱着“为土家族做点什么”的想法,五年前从重庆来到河湾村。他请来白开贵等老木匠,精心打造名为“梦里河湾”的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建筑群,只为再现吊脚楼的营造技艺,留住心底那份乡愁。行走,讲述,对话,节目在对老街、古镇的探寻中,深入挖掘历史印记和现代故事,使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古镇超越了建筑形态和布局本身,与人们的集体记忆、情感寄托、生活方式产生深度连接,在当下获得新的审美价值。
03
塑造城市形象
擦亮重庆文旅崭新名片

传统风貌街区、古镇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不仅印刻着城市文脉,还承载着城市情感,彰显出独特的城市形象。《巴山渝水记乡愁》在“寻访”的主线下,用富有层次的“笔触”记录了老街、古镇的当代样貌,展现了巍峨山城的别样韵味。如《山城的巷 山城的家》一方面讲述了代表性历史建筑“厚庐”的渊源和形制,另一方面走进防空洞里的创意空间,感受先锋艺术的时尚与新潮,融合呈现了山城巷的古韵新声。《寻梦酉水河》对话重庆非遗“土家柚子龟”技艺传承人刘仲华,“柚子龟”本是土家族的“火种包”,蕴含着“出门千里,平安龟(归)来”的美好寓意,如今已成为畅销的文旅产品。而《一脚踏三县的旱码头》则详细介绍了丰盛镇独有的“烤烤酒”。丰盛坐拥酿酒所需的丰富粮产和天然优质水源,同时镇上的酒坊都是前店后厂,秉承家传的手工技艺,自然资源和人文传承共同赋予了“烤烤酒”独有的清冽甘甜、丝滑绵柔。从建筑到艺术,从美食到物件,节目用多元的意象构建了山城印象,串联起巴渝大地上璀璨的历史文化明珠,进一步定格了重庆魅力,擦亮了山城文旅新名片,对于弘扬城市文脉、保护城市遗产、提升城市品质具有积极的引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