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重庆大足,精美的石刻会说话……”近日,“渝见澳洲”少年推介官选拔赛在我市举行,全市44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围绕重庆大足、澳大利亚的文旅资源,展开了英语演讲比赛。比赛的相关视频、花絮在澳大利亚旅游局官网等多个中外媒体平台发布,令不少海外网友直呼“重庆又对我成功种草(网络术语,指给别人推荐好物、好货以诱人购买的行为,类似‘安利’)。”
▲“渝见澳洲”少年推介官选拔赛。受访者供图
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后,国际旅游行业“停摆”。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1》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2747万人次,同比下降81%。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21年全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3198万人次,仅恢复到2019年的22%。
不过,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国际旅游仍是世界各地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我国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创新提升国内旅游,出台入境旅游发展支持政策,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稳步发展出境旅游。目前,我国出入境游市场虽然仍处“待机”状态,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未来反弹的需求也给了旅企较大的想象空间。
作为被国际权威旅行杂志称为的“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重庆将如何提前鸣锣客源争夺战,以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做了深度调查。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旅游业形成的冲击,已成为不少热门旅游目的地国家‘难以承受之痛’。多个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迫切希望将当地的旅游市场重新向境外游客开放,就是因为这是当地旅游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收入来源。”重庆国际文旅之窗相关负责人刘曦称。
▲重庆国际文旅之窗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受访者供图
疫情暴发后,虽然重庆出入境游跟其他地方一样,按下了“暂停键”,但旅游主管部门和主体市场并未“躺平”,反而是“苦练内功”,通过各种创新营销活动,摆脱文旅粗放营销,重塑国际旅游健康发展模式。
“渝见澳洲”少年推介官选拔赛就是一个例证。该选拔赛由市文化旅游委主办,大足区文化旅游委、重庆国际文旅之窗承办,澳大利亚旅游局支持,进一步创新了重庆文旅国际推广交流模式,创新采取“少年推介官”国际文旅推广新模式,以少年为中心,以语言为桥梁,以文旅为特色,通过英语比赛,并对所拍摄的相关视频、花絮在澳大利亚旅游局官网等多个中外媒体平台进行专栏展示,将重庆优质的文旅资源“种草”在海外游客心中。
此次“渝见澳洲”少年推介官选拔赛,就是继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境外旅游局合作“渝”见系列后的又一次国际文旅推介创新,不仅有力促进了重庆与澳大利亚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还有助于青少年拓展国际视野,助推重庆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前不久,2022重庆国际文旅经贸沙龙在重庆国际文旅之窗正式启动,仪式上对外发布了健康生活、文创产品、时尚服装、高端食材、高端度假等9个系列沙龙主题,第一期加拿大悦享最“加”健康生活沙龙活动同步举办。
▲2022重庆国际文旅经贸沙龙。受访者供图
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加拿大、荷兰、日本、英国、菲律宾驻重庆总领事或副总领事,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代表、匈牙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代表,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或地区驻渝机构代表,中外企业代表等近100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后,菲律宾、英国、日本、匈牙利、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及韩国驻渝机构代表向重庆国际文旅之窗表达了明确合作意向。该活动为中外政企搭建“旅游+经贸”双向交流合作平台,构建“文旅搭台、经贸唱戏”对外交流合作新格局的效果明显。
而这只是重庆国际文旅之窗聚焦“出境游公共服务、国际文旅交流、国际文旅产品展销”,围绕“窗口”“贸易”“旅游”,打造市级国际文旅交流合作服务平台的案例之一。
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打造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共建了重庆国际文旅之窗。
该文旅之窗重点进行全市国际性文化旅游交流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承办,搭建中外政企交流桥梁,为国外友城和驻华领事机构提供在渝推广平台。同时,文旅之窗还聚焦智慧旅游和可持续发展,高标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方位服务平台等。
据介绍,自2021年8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重庆国际文旅之窗主动对接境外机构寻求合作,整合积累国际文旅资源,积极搭建双向交流平台,已与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驻渝(蓉)领事机构、旅游办事处联合开展近30余场活动,成功重庆国际文旅经贸沙龙等活动品牌。
当前,虽然疫情阴霾尚未消散,但对中国出入境游发展,重庆旅游业界持乐观态度。
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依据一份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与谷歌联合开展的调查结果:对潜在来华游客的旅游意向与态度的调查显示,如果未来两年疫情得到有效遏制,全球普遍放开边境限制,有8%的海外民众考虑来华旅游。在全球游客计划到访的海外旅游目的地排名中,中国排在第6位。“各级旅游部门和市场主体要看到出入境旅游稳中向好的积极因素,更要进一步抓好文化交流和旅游推广,为入境旅游目的地注入科技、文化、艺术、时尚、美食等新内涵。”罗兹柏说。
▲重庆国际文旅之窗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受访者供图
事实上,我市一直在以非常之举应对“特别之事”,努力克服疫情对文旅行业的影响,着力加快国际文旅交往平台打造,创新开展“一带一路”文旅宣传推广,努力做到宣传不停、交流不断,有效推进了文旅交流工作。
去年,我市承办了文化和旅游部“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大会暨澜湄市长文化旅游论坛”。湄公河国家驻华使节、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联盟成员城市、相关国际组织代表等线上线下参会,围绕“共享陆海通道新机遇·共促澜湄文旅大发展”主题,共商疫后澜湄各国文化和旅游业复苏提振办法,共促澜湄合作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我市举办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智慧旅游分论坛”。近10个国家的150余名嘉宾线上线下同时出席,围绕“数智赋能:中国—上合组织国家文旅融合新时代”的主题,集中展示智慧旅游产业新成果,积极交流智慧旅游应用新模式,共同展望智慧旅游发展新前景,并挂牌成立“中国(重庆)—上海合作组织智慧旅游中心”。
我市加大了与各国领事机构的交流力度,与驻华领事机构合计开展相关合作49次,同比增长96%。开展了“发现中国之旅·重庆行”“老外@Chongqing·百年探迹”等活动,提升重庆城市国际形象美誉度。
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依托“中国(重庆)—上海合作组织智慧旅游中心”等平台,进一步推动相关交流合作工作,扩大国际影响力,全力助推重庆文化旅游走出去;提升与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旅游组织的“黏着度”,用好国际文旅交往平台,提升国际朋友圈的“关注度”。
加强线上交流推广辐射,构建精品旅游路线推广、舞台艺术展演、文物线上展览及非遗项目培训、海外重庆电视周等线上推介板块,用好“1+N+X”的文化旅游外宣平台,并向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旅游办事处延伸,扩大巴渝文化旅游海外知名度。
“总之,我们将以更精准化、科学化的营销策略,不断‘种草’海外游客,满足可能到来的‘报复性旅游’需求,助力重庆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该负责人称。
主编:吴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