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公园、艺术中心、天山的街市、立体停车场、云间城市……6月21日,由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主办的“城市更新:以渝中区七星岗街区为研究对象”学术沙龙,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在渝中区举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侨大学、重庆大学等七所高校的20位教授、50多位研究生,推出17个七星岗片区城市更新的方案,用“诗意空间”的美,让人对该片区的发展充满无限遐想。
▲沙龙现场。记者 韩毅 摄
多元视角
17个方案共绘七星岗“诗意空间”
“我们的方案以‘织城衔忆’为城市设计概念,用三条线的三角结构描绘出七星岗城市更新的新的驱动力。”沙龙上,清华大学设计团队代表解读他们的方案称。他们的方案涵盖三条线,即以通远门城墙为核心的登高怀古主题线,以打枪坝自来水厂和山城步道为核心的近代兴城主题线,以金汤街、领事巷为主轴的循迹拾遗主题线,串联起古城墙、近代城市建设遗址和近代名人故居,进而使活化遗迹促进旅游发展,改善社会空间激活存量,解决七星岗片区缺少城市性特征问题。具体内容包括活化古城墙,使之成为最具活力的城墙;改造打枪坝自来水厂,使之成为中国唯一的高山水厂博物馆;改造郭沫若旧居、唐式遵公馆等,使之成为热门文化游目的地。
▲部分设计图赏析。受访者供图
重庆大学设计团队则以七星岗传统历史、居民生活为叙事灵感来源,将山城重庆空间与文化中的“院坝”“龙门阵”有机结合,深挖叙事线索,通过线性叙事、路径串联、并置叙事、新旧并置的结构模式,合理组织街道、建筑、台地的空间关联并展开叙事表达,分别呈现出水厂片区(文化运动坝)、唐式遵片区(互动休闲坝)、民盟片区(观景游览坝)、领事馆片区(展览集市坝)等4个局部片区的微更新及建筑单体设计,为七星岗旧城提质发展探索了新的可能性。
▲部分设计图赏析。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学院大学设计团队以“PARKing+”为切入点,聚焦七星岗片区停车难为题,提出以机械化立体停车场设施,释放被停车占用的城市空间,疏通步行交通体系,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用立体绿化改善外部形象,探索私家车消失后七星岗片区的美丽街景。
华侨大学设计团队以“拾遗·寻迹 —— 基于触媒理论的七星岗历史与社区更新”为主题,进行了城市更新设计。其方案引入城市触媒理论,探索和发掘场地中具有潜力的触媒节点,植入新兴元素,进而引发链式反应并辐射周边。 选取以水厂为代表的面触媒、以城墙为代表的线触媒,以及以散落的历史建筑为代表的点触媒,以点成线,结线成网,最终形成全区域覆盖的综合性城市触媒网络,使地块的活化和更新与整体城市的发展相融合。
▲部分设计图赏析。受访者供图
此外,华南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的设计团队也采取不同视角、不同理念,对七星岗片区进行了设计,把城、景、人巧妙的融合在一个“诗意空间”,包括设计了滑板公园、艺术中心、天山的街市、云间城市等,提供了该片区城市更新的多种可能。
汇聚智力
为重庆城市更新提供智力支撑
“七星岗片区是重庆典型的历史文化遗存街区,历史遗迹众多,有通远门古城墙等国家级文物2处,中苏文化协会旧址等市级文物6处,并在城市发展中多次躲过了大拆大建,把重庆母城浓郁的记忆留在了街区。因此,对其进行更新,须谋定而后动。”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戴伶称。
▲部分设计图赏析。受访者供图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把深入推动城市更新提升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重点举措之一,提出要坚持“一尊重、五统筹”,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进一步实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动计划,统筹产业园区、生活社区、商贸街区、文旅景区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中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
2021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21个城市(区)开展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工作,渝中区位列其中。2021年底,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成立,旨在以论坛、沙龙等形式,为重庆城市更新行动汇聚智力、集结资源、提供思路。
为此,今年2月底,由该学术委员会主办的“重庆城市更新学术交流会暨清华、重庆大学等七所院校城市更新联合教育项目”正式启动。其后,由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侨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七所院校组成的清华国际研究生联合设计选题代表团,对七星岗区域近代历史保护、社区再生和城市更新等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研和教学。
最终,这七所学校的20位教授、50多位研究生,共计完成了针对七星岗片区城市更新的17个方案,并在本次沙龙中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为重庆城市更新提供了智力支撑。
奇思妙想
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沙龙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这些方案进行了探讨。
清华大学许懋彦教授称,这些设计方案体现了高校实践教学对城市更新议题的回应。这些设计方案为重庆时空特点下的城市更新,提供了很多奇思妙想,比如他们在具体的空间设计中,尝试注入更多的新媒体手段,很有启发性。
▲部分设计图赏析。受访者供图
华侨大学刘塨教授表示,七星岗片区有非常多的历史文化空间,是非常经典的老城更新保护与活化的课题对象,在这些方案中应用到了如“触媒理论”“弹性空间理论”等对城市更新很受用的学术理论,希望这能方案够为重庆城市更新提供一点思路参考。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路峰说,在他看来,城市更新并不是城市新旧的问题,而是城市性能、功能的复合性提升。如今,很多人提到“微更新”,而“微更新”不是规模和尺度问题,也不是城市更新行动介入强度的问题,而是城市更新行动的具体实施场域与周边所产生的影响和关系问题。
重庆大学教授邓蜀阳表示, 这些方案各有侧重、各有风格和各有特征,对于重庆城市更新工作的借鉴意义非常大。
澳门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郑剑艺称,七星岗街区非常吸引人,一定程度上,它与澳门半岛有相似性,比如交通、建筑与山、城市与水的关系等。七校联合的项目实践模式很好,给我们很多跨地域的思路。
早稻田大学助理教授王薪鹏说,故事性的叙事逻辑或许非常适合重庆,这种逻辑不因城市的新旧与否来决定城市的价值高低,也不因“专业与否”来判定效果,比如民间自发的建筑手段有非常值得学习的一面。重庆的城市更新之路,在未来有可能实践出区别于世界范围内现有形式的新路子。
此外,在沙龙上,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刘晖、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云江、渝中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监事长曾令华、重庆城投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副部长王铁军、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规划学术委员会专家委员殷亚民、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曾途、重庆市复归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长张真飞等专家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此外,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重庆文渊古建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悦来集团悦瑞文旅等单位也参与了沙龙,对本次活动给予高度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