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酉阳县花田乡张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市财政局研究室一级主任科员李顺:在希望的田野上跑好乡村振兴“接力棒”
    重庆日报客户端 杨铌紫
    时间:2022-06-08 23:11:26 | 编辑:罗建军

    “村里的水稻刚种下,就遇上下雨,全村出动检查被淹的稻田,可把我们忙坏了。”李顺是酉阳县花田乡张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这几天他正带着村干部进行大排查大走访,统计村民们的损失。

    李顺时常担心村民的生活生产环境,他还记得去年5月刚到花田时,就遇上了暴雨,花田乡党委书记带着他们转了一圈,半个小时下来,便看到16处滑坡。

    “这里山高坡深,基础设施条件有限。不过现在好多了,路修通了,环境美了,产业也发展起来了。”来张家村一年多的时间,李顺欣喜地发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通过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张家村正逐渐蜕变为一座美丽乡村,也日渐成为每个青年心中的“诗和远方”。

    从名校毕业 他毫不犹豫选择到基层一线

    今年32岁的李顺出生在奉节的一个小山村,靠着努力与坚持,研究生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并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研究生毕业后,本有机会留在北京,但李顺还是选择回到重庆,“毕竟这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我也想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2015年,李顺通过选调生考试来到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桃园社区工作,两年后,他又参与市级遴选进入市财政局,从事财政宏观政策研究,并在2020年入选了财政部宏观政策研究人才库。

    “在校期间,一代代清华人肩负使命、为国奉献的动人故事,时刻激荡着我的家国情怀,也在我心中埋下到基层去磨砺的初心‘种子’。”李顺说,这几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尽管自己身处其中,但没有在基层亲身经历,总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

    因此,李顺一直都想到基层去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为政策研究提供参考。同时,这些年他不断看到清华的师兄选择到基层工作,自己也动了心。

    去年5月,当得知有机会去乡村一线工作,李顺毫不犹豫报了名。对他来说,这既是一次涵养初心的锤炼,也是一次践行使命的担当。

    就这样,李顺整装行囊,奔向了大有希望的田野上。

    巩固脱贫成果 走村入户与老百姓拉近关系

    李顺回忆,去年5月14日,他坐上了开往花田的汽车。途中,正值学生放学,看到有车辆驶过,路边的学生们齐刷刷地站到两旁,挥起右手向车辆敬礼。“花田肯定是一个淳朴好客的地方。”看到这一幕,他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振兴花田的信念。

    初到花田乡,美丽梯田、万亩草原、云海萦绕,是花田给李顺的第一印象。而他所在的张家村,更是有“下花田处处景美如花园,进张家家家都是小康家”的美誉。

    前任驻村书记带领全村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跑好乡村振兴“接力棒”开启新征程,是摆在李顺面前的“必答题”。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李顺走村入户,家家上门、户户见面,仅用二十多天就跑遍了全村11个小组488户人家,问大伙儿的困难,听大伙儿的想法。

    下村走访时,李顺结识了脱贫户张翠兰。张翠兰70多岁了,老伴去世多年,孩子常年在外务工,她自己患有心衰、肺气肿等疾病。但是张翠兰不甘贫困,不等不靠,养了猪、鸡、鸭,还种了1亩玉米田。

    在由衷敬佩张翠兰的同时,李顺也特别心疼她。因此,只要有空,李顺就会隔三差五地去看望老人,帮她做饭、打扫卫生,农忙时节,还帮着干农活。出于对李顺的信任,老人把银行卡都交给了他,需要存钱取钱,一个电话就搞定了。用老人的话说,李顺和她的关系,比儿子还亲。

    撂荒地修建茶叶基地 村民致富路越走越稳

    通过走访,李顺的工作方向更加明确:以小产业助推大发展、小改变带动大治理、小组织汇聚大能量,最终让小乡村焕发大生机。

    茶叶是张家村的主导产业,目前,已栽种面积5000余亩。为了扩大产能,李顺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把它同撂荒土地整治相挂钩。

    李顺告诉记者,土地撂荒,曾一度是张家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拦路虎”,也是产业发展的“老大难”。为了把撂荒地盘活,他借来无人机,顶着烈日勘察边界,一寸寸丈量土地,一块块谋划发展。

    他们还邀请专家科学规划、反复论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平整土地、新修水利,在撂荒地上新建了高山茶生态基地,创新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茶叶产业,带动当地农户务工200余人。2021年,全村农户总收入662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达557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收入14万元。

    今年,张家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与酉阳县桑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劳务承包协议,承包村里4800多亩茶叶的管护权,管护总费用2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可增加30万元收入。

    李顺说,茶山今年才开始量产,待销路打开后,到时村民还能参与分红,致富路越走越稳。

    打造美丽乡村 将借助清华大学校友资源服务乡村振兴

    在清华大学,李顺所学的专业是环境科学与工程。来到张家村驻村后,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并根据张家村的现状,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文明积分等一系列项目。

    去年以来,张家村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按照“三必拆、三要拆、四暂不拆”的工作要求,全面启动废弃房屋、圈舍的拆除工作,解决阴阳房、两栖房的居住问题。全村拆除废弃房屋和圈舍共47户88间,1709平方米。

    随后,村里又以乡村环境整治和文明实践积分管理为切入点,提升村级治理水平。李顺介绍,他们对农户的庭前屋后进行环境治理,要求柴草码整齐、房屋扫干净,大力宣传文明公约,改变群众卫生习惯。

    那段时间,为打造美丽的花园式庭院,村民们在房前屋后忙得热火朝天,李顺每天也要到施工现场查看建设情况,并收集老百姓的诉求。他说,这一项目的实施,让张家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收获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农村环境变好了,返乡创业的人也越来越多,李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就有6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办了伞具加工厂、棉鞋加工厂等企业,乡亲们也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目前,李顺正积极联系母校清华大学引人引智,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共组乡村振兴工作队。他介绍道,未来将借助清华大学的校友资源,让更多的清华学子走进花田、服务花田、振兴花田,充分发挥人才、智力、技术等优势,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培训、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和组织建设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