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新增排查7地1航班 重庆疾控发布最新健康提示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2-03-12 18:42:58 | 记者:记者 李珩 | 编辑:何旭

    3月1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76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48例。近期,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广大市民要始终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防范意识,做好个人防护。
    3月12日,重庆市疾控中心提醒:有重点时段和地区旅居史、经停史,搭乘过对应时段交通工具的来渝返渝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向社区(村)、单位、宾馆酒店民宿等报告或通过“社区报告二维码”(左下图)填报个人信息,按《国内重点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健康管理措施(第一版)》(右下图)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检测、隔离观察、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其他市外来渝返渝人员主动在24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


    其中,有2月25日以来福建省漳州市,3月5日以来甘肃省天水市,3月6日以来广东省揭阳市,3月7日以来辽宁省阜新市,3月8日以来山东省滨州市、陕西省杨凌区、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旅居史、经停史或搭乘过3月8日HU7320航班的来渝返渝人员,请及时报告并配合做好防控措施。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1、非必要不离渝
    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及所在城市和重点地区,减少跨省(区、市)人员流动。外出时,遵守预约、限流规定,错时错峰出行,配合做好“测温、验码”等防疫措施。
    2、非必要不举办聚集性活动
    按照“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控制场所规模及人流量,防止人员聚集。提倡家庭聚餐聚会等不超过10人,提倡“ 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严重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应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3、做好个人防护
    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好口罩,加强手卫生,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室内多通风,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以及人群聚集的室外场所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4、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如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咽痛、鼻塞、流涕、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要正确佩戴口罩,及时到就近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主动告知旅行史和接触史,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5、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做好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请适龄、无禁忌症人群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市民,应尽快接种“加强针”。
    6、注意冷链食品
    要尽量避免网购、代购境外及国内有病例报告地区的冷链食品。如需购买,应到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正规市场或商超选购。选购进口冷链食品时,应全程佩戴口罩,并佩戴一次性手套或使用食物夹等工具以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表面。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注意清洁双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