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以居家自测为主+小范围精准核酸检测”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模式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时间:2022-03-03 16:46:53 | 记者:戴娟 周尤 谢智强 | 编辑:龙姜含

    如何缓解大规模核酸检测给疫情防控带来的压力?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建议,构建“以居家自测为主的大规模抗原快速检测+有针对性的小范围精准核酸检测”相结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模式,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黄爱龙。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黄爱龙表示,尽管核酸检测仍然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但目前核酸检测只能在少数的实验室或医院等专业机构开展,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通常需要6小时左右才能获取结果,核酸检测价格高,耗时长,出结果慢。当一个地方出现确诊患者需要开展核酸检测筛查时,组织大规模排队检测,存在人员聚集交叉感染风险。“因此在大规模筛查中仅仅采用核酸检测,存在耗时耗力,高成本、低效率,有风险等问题。”

    对于抗原快速检测的优势,黄爱龙表示,抗原快速检测应用场景广泛,可以在包括机场、海关、酒店、餐馆等场所和会议、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中广泛应用,甚至可以进行居家自测,获取结果不超过30分钟,且试剂成本低廉,约为核酸检测的20%。若组织有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超大规模人群的筛查。同时还避免了人员聚集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

    “与 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相比,抗原快速检测具备操作简便、快捷高效、适用广泛、成本低廉、安全等诸多优势,可以大大减轻医护人员、医疗卫生机构负担。”黄爱龙说。

    事实上,去年以来,全国已有重庆等地开展了“居家自测”的大规模抗原快速检测应急演练。黄爱龙以重庆为例介绍说,重庆医科大学先后与重庆璧山区、高新区开展了抗原快速检测居家自测的应急演练,演练组织实施模式包括“成立工作组--宣传通知--人员培训--试剂发放--自行开展检测--后台结果确认--检测结果管理”等步骤。

    同时,通过联合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自主开发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人工智能识别的微信小程序,也为新冠病毒的大规模快速筛查提供了新的支撑。该应急演练发放1.6万份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收集有效数据15022人,8小时完成率高达75.11%;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识别为阴性的15017人,与专业技术人员复核的一致性为99.97%。

    黄爱龙说,通过演练,进一步验证了采用抗原快速检测进行大规模早期初筛具有诸多优势,将人群中快速应用抗原检测作为大规模初筛提供了新的路径,完全可以加以广泛推广。

    基于此,黄爱龙建议,充分发挥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两种技术的各自优势,推广构建“以居家自测为主的大规模抗原快速检测+有针对性的小范围精准核酸检测”相结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模式。一方面,基于大数据的居家抗原快速检测“自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人群初筛,尽早掌握早期感染人员的大致范围和活动轨迹、密接人群;另一方面,基于初筛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小范围人群精准核酸检测,可以进一步确定感染人员和病毒传播情况。

    “两者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疫情防控的效率,还可以大大降低疫情防控成本,减少因疫情防控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和影响。”黄爱龙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