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 山海相约 情满平湖 ——全国对口支援万州综述

重庆日报 2021-10-14 10:37

 

  最是一年秋好处,高峡平湖,水阔情意浓。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号召。自此,上海、天津、福建、南京、厦门、宁波、黑龙江等省市与万州山海相约,结下深情厚谊。

  29年来,在对口支援省市的倾情援助下,万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今年9月,对口支援引入万州累计资金301.92亿元,其中无偿援助资金16.42亿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改善,产业发展,人才培训,脱贫攻坚……今天的万州,到处凝聚着对口支援的绵绵深情。

 

▲万州机场人来人往

 

  援建基础设施 筑牢交通枢纽根基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先决条件。

  自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以来,上海、天津、福建、南京、厦门、宁波、黑龙江等省市致力于帮助万州完善基础设施,每年拿出“真金白银”无私援助,并将援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支援额度逐年递增5%-8%,有力促进了万州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

  在万州城区,最繁华、最主要的城市干道,几乎都以对口支援省市的名称来命名。上海大道、天津路、福建大道、金陵路、厦门大道、宁波路、黑龙江路……这是当地群众用他们最朴素的方式,铭记对口支援省市的浓浓情谊。

  城区的道路,只是全国对口支援万州的一个缩影。

  29年来,对口支援的各类资金帮助万州先后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逐渐打通万州交通动脉,构建起“水陆铁空”立体交通网。

  2001年10月24日,三峡库区第一条铁路──达万铁路建成通车;

  2003年5月29日,总投资4.5亿元的万州机场正式通航,结束了库区没有民用机场的历史;

  2003年12月12日,渝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10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通车;

  路通天下,桥连八方。

  29年来,对口支援省市还帮助万州建成了万县长江大桥、万州长江二桥、牌楼长江大桥、万州大桥、万安大桥……

  有路,就有发展出路。立体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击破了制约万州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凸显了万州的交通枢纽作用,万州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得到全面优化,为跻身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京援建的南京幼儿园

 

  聚焦民生改善 绘浓幸福生活底色

  荣为“上海”名,永记“上海”恩。2019年6月,原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更名为“重庆市万州区上海医院”。

  这背后是上海市26年的倾情相援,是原本“卫生院”级别的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摇身一变成“二甲”医院,还建成耳鼻喉市级特色专科,医疗设备、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均全面提升,成了群众心中“满意医院”“喜爱医院”的喜人巨变。

  如今,周边居民以及附近20余个镇乡的老百姓不用出远门,就近就能享受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感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高质量生活。

  不只万州上海医院,万州天津医院、太龙卫生院等29家医院因对口支援均实现了硬件与软件的双提升,不仅自身取得飞跃式发展,还极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今年4月初进场开建到9月1日正式开学,万州金陵中学以惊人的速度在万州旧城沙河片区拔地而起。这所挖掘南京百年名校金陵中学因抗日战争爆发迁至万州办学历史、解决旧城更新而复建的学校,又一次将南京与万州紧密联系。也正得益于南京的全力支援,建设仅用5个月时间。漂亮的建筑,优质的资源配置,不仅让旧城焕新,还极大解决了附近居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今秋开办6个教学班,学位迅速抢空。

  而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的万州区电报路幼儿园,得益于厦门市的大力援助,在2018年率先走上了一园三址、集团化办园的高速发展之路。总园是环境优美的生态园,双河分园是服务于移民的优质园,高峰分园则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配套园。

  实际上,万州有59所学校因对口支援或搬迁重建,或改善了校园环境、添置了先进教育教学设备,或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让当地孩子充分享受到了公平优质教育。

  不只是医疗教育,为了广大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对口支援省市倾情支援,帮助万州实施了193个移民小区综合帮扶项目,让老旧的移民小区从环境、基础和功能设施等方面全面焕新。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对口支援省市心系贫困群众,无偿援助资金1.7亿元,先后在万州区太安、长岭、熊家、燕山等镇乡实施帮扶项目52个,让近5万贫困人口顺利“摘帽”。

  点滴民生事,汇成幸福源,为当地群众幸福生活添了一抹最亮的底色。

▲太龙镇古红桔产业助农增收

  坚持鱼渔兼授 “输血”变互利共赢

  对口支援既有真金白银的无偿援助,也有智志双扶、互利共赢的“造血式”帮扶。

  一直以来,对口支援省市与万州区积极共谋,努力探索单向接收对口支援省市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援助支持变支援地区和万州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模式,寻求支援省市与受援地区互惠双赢的结合点,推动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万州区三峡绣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厂房,“绣娘”埋着头,穿针、拉线,“飞鸟鱼虫”很快便跃然锦布。一块绣布,不仅传承和发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让许多农村妇女有了一技之长。这一切,都与对口支援息息相关。1999年,黑龙江人史磊响应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号召,从齐齐哈尔来到万州开办企业,由此开启了“绣娘”们的美好生活。

  这是对口支援省市帮助万州提升“造血”能力的一个缩影。

  29年来,对口支援省市持续不断帮助万州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就业基地,吸引了法国施耐德、广东三雄极光、广东雷士、江苏红太阳、山东如意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军企业入驻。鼓励引导企业到万州参与经济协作,红星美凯龙、上海绿地、江苏苏美达、宁波新京集团、厦门冠音泰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先后落户万州。同时,还把成功经验、先进技术带到万州,帮助万州发展产业,培训企业干部、专业人才、管理人员。

  生产性、开放性的企业项目落户万州,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人才注入万州,不仅为数万群众带来就业机会,解决最大的民生问题,还帮助万州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对口支援从单向“输血”,走向了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蓝天白云,美丽万州

 

  铭记山海情深 感恩化为奋进力量

  高峡出平湖,醉美在万州。

  走进秋天的万州,湖光城影,山水争辉,美不胜收。远远望去,平湖浩渺,波澜不兴。漫步滨江路,绿荫葱葱,山清水秀,令人陶醉。

  这样的美丽与活力,是万州将感恩化作奋进力量,努力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回报对口支援省市29年山海情深的答卷。

  “惟有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好医院,才是最好的报答!”万州上海医院院长张学斌说,如果没有上海的倾情支援,就没有今天“二甲”医院的成绩,更没有光明的未来。他表示,在上海市持续不断地支持下,万州区上海医院目前正有序推进迁建项目,按照“三甲”医院标准1000张床位规模总体设计,将在年内正式开工600张床位的一期工程,努力把上海一流的管理经验和医疗技术服务于万州人民。

  作为二期移民首迁学校,万州区福建小学的迁建和发展,深得福建省的关心支持和无私援助。这些年,福建小学始终铭记“福建小学要发展,育人质量要提高”,专注教育教学和学校师生发展,实现了一所“益民学校”的华丽蜕变。“从民主路搬迁到民亨路,就是从落后向现代化学校的进阶路,福建20多年的深情相助,只有持续做好发展和育人工作,才能不负厚望。”万州区福建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明说。

  “这份恩情永记心上,只有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才能回报对口支援省市的涓涓情谊。”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社区负责人牟红伟说,得益于天津市慷慨支援,社区所辖的移民小区全部实施了综合整治,居住环境实现质的飞跃。整治涉及道路“白转黑”、管网改造、绿化带提质、基础设施以及功能完善等。同时,还新建了便民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方便了居民办事和就近养老。今年,又启动了移民小区综合帮扶项目,主要对房屋立面、绿化、路灯、道路、院坝等进行提档升级,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移民小区。

  在万州区长江南岸下游,有着“中国红桔第一镇”美誉的太龙镇,因对口支援而产业升级、环境蝶变,从而绽放出更美光彩。得益于宁波市的大力支援,该镇先后实施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移民安置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学校设施改善、卫生院环境整治和改善等12个惠民工程项目,涉及当地群众就医、就学、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等各个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感激于心,感恩于行,只有踏实扎实地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才能让这份深情厚谊历久弥香。”太龙镇镇长谭婷说。

▲扫码看视频

  文/赵童 尧华燕 王琳琳 图/冉孟军

 

编辑吴志杰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