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代宣 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体育学科分管主任 王红旭生前的“师父”
我确实算王红旭“师父”,但没过几年,我也随大流时不时喊他“旭哥”了。不为别的,这家伙确实很多教学上的做法,让我都产生了深深的思索。
搞田径训练有一个半公开的秘诀,要想孩子出成绩,就上杠铃搞力量训练。再普通的一个孩子,天天练杠铃,也能让成绩提升立竿见影。
但是红旭来了后,从不让田径队的队员练杠铃。我就奇怪,问他为啥不用杠铃。他说孩子都在发育高峰期,杠铃练多了影响身高、体型等等,他说“舍不得”。
我深深看了他一眼,从此牢牢记住了这个小伙子。我晓得红旭是重庆师范大学体育教育科班出身,他绝对清楚怎么练最出成绩,但他居然跟我说“舍不得”。我也懂他的意思。
后来怎么样了?你去仓库找,我们全校现在连一副杠铃都没得。(骄傲)
话又说转来,我也有不理解他的时候。
记得当年有个小胖墩,都六年级了,说喜欢跑步,他居然也收到田径队。田径队是比可爱的地方啊?那娃儿蛙跳台阶都可以摔几跤,你一个田径教练收这样的孩子能出啥成绩?
你猜他怎么说?他说:“师父莫气嘛,那娃儿太胖都搞得自卑了,我不指望他练出成绩,我就想他爱上运动,后面起码能减肥嘛。”
一个田径教练搞成了减肥教练,他算是把我“雷”到了!(大笑)
还有,他当年选的那些田径队员啊,高矮胖瘦各种体型是全部聚齐。人家教练比赛完,肯定抱着冠军队员庆贺。他倒好,比赛完抱着倒数第一的队员庆祝!
他给我的理由是:“那孩子起跑就摔倒,完全拿不到名次的情况下,还跑完了全程,了不起噢!”我瞪着眼看他像看稀有动物。
说正经的,我们学校墙上那句标语“让校园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我觉得红旭算是实实在在做到了。
他走了后我们咋想?说个小事吧,红旭牺牲两个多月后,校长打电话给我安排一项工作,我脱口而出“我马上叫红旭落实噻。”
然后我们继续讲这项工作,讲了好几句话后,校长先反应过来发觉不对劲,追问我:“安排哪个去?”
我以为他没听清楚,就提高音量说:“啧,红旭嘛,王红旭噻!”
校长提高了音量问第二次,我才意识到红旭都走了。我们俩在电话里半天都没吭声。(沉默良久)
不仅我和校长出现过几次这样的情况,都三个多月了,我们学校其他同事也经常是说着说着话,就会出现王红旭这个名字。
我觉得吧,其实就像现在这样也挺好的。总感觉这个人也还在我们中间,平平淡淡、简简单单,还是那副笑嘻嘻的眯眯眼样子,最多就算是他活着的方式不一样吧。(泪光)
记者 陈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