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小康圆梦|传统手艺重获青睐 老木匠刘成兴喜迎职业“又一春”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08-11 22:48:46 | 记者:罗芸 | 编辑:罗建军

    8月11日,沙坪坝区土主街道幸福片区团结路旁,穿堂风悠悠地从兴利木雕工作室深处钻出来,带着一阵木料幽香。

    “嚓——嚓——”,屋内传来缓缓的、有节奏的刨声。58岁的刘成兴正在做一套两椅一桌的太师椅。这套太师椅全部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椅背和扶手雕刻着精美的象征幸福的蝙蝠、吉祥如意的灵芝,只用传统的红、黑、金三色装饰。

    这样的太师椅,刘成兴每个月只能做出两套,售价达到五位数,但仍供不应求。

    “现在订单都排到明年二月份了。”歇息时刘成兴告诉记者,上个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统手艺让位于“洋风”,他不得不转行;没想到近几年,“国风”又回来了,他在退休前正赶上传统木工的红火,迎来职业的“又一春”。

    ▲椅背雕刻的祥云图案。本报记者罗芸摄

    16岁学艺:月收入远高于国企普工

    刘成兴的手艺来自祖传。他家从爷爷辈起就是土主街道有名的木匠。16岁初中毕业后,他在父亲手下学当“小木匠”——行话里,建木制结构房屋的木匠的叫“大木匠”,做家具的则被称为“小木匠”。

    木匠作为手艺人,少风吹日晒,多受人尊敬。不过,学木匠手艺除了要沉住气、吃得苦,还需头脑灵光、有一定艺术天赋。作为木匠世家出来的人,刘成兴三年后就“出师”,到当时沙坪坝区井口镇一大型国企附近开工坊,每天工资2.8元。

    “当时那家厂里普工一个月才拿45元,我拿得比他们多得多。”刘成自豪地说。后来,听说綦江打通、贵州开远能开出更高的工价,他又陆续在这几地做了几年。

    在贵州开远的时候,是刘成兴的“职业巅峰”。这里国企职工收入高,舍得出高价钱买精品。落脚不到半年,刘成兴精准的榫卯对接、精细的雕刻花纹,直接让当地一位大学毕业生开的家具店关了门。当时,家里能摆上一套由他做的传统套装家具,是件体面的事情。

    23岁转行:新式家具抢了他“饭碗”

    1987年,刘成兴有了孩子,不得不结束在外漂泊的生活。

    回到老家,他准备再干老本行,却发现重庆的家具行业已经“变了天”。当时只有农村偶尔有人愿意做三开门的老式家具,城市和近郊则刮起了“洋风”:松软的皮革沙发,弧形的转角家具,弹性极大的席梦丝床……

    最令他难过的是,做三开门的传统五件套家具用的是榫卯结构,每个构件要求尺寸精准,因此要花十多天,却只能卖1200元;用挂榫、钉子、粘胶做成的组合家具,只需一周左右,材料也是木屑压成的板材,却能卖到2500元。

    “那时正是手艺最好的时候,却没碰上当木匠最好的时候。”刘成兴说,被“洋潮流”抢了“饭碗”,他一度泄气,跟着一个亲戚学做美发。虽然收入比当木匠时更高,但他心里却一直挂念着“敲敲打打的日子”,总是觉得要摸着墨斗、铇子、锯子,心里才舒坦。后来,他还陆续在外面打过工,但都没干太久。

    2001年,刘成兴在土主场上开起了家具厂,顺着潮流做“洋家具”,算是没离开老本行。

    年过五旬时回归:老手艺吸引市内外顾客

    最近几天,刘成兴正在忙着修补一位老顾客送来的“看方”(带雕花的木板)。这块半镂空的雕花木板上,山水花鸟保持完整,但几个人物的脸却因风化或人为破坏而缺损。

    刘成兴先比着缺损处做出脸部轮廓,再粘到“看方”上,接着打开装有二十多把大小不等刻刀的卷袋,换了好几把刻刀,才慢慢将人物的脸部雕琢出来。完成后,复原的脸部表情生动,与原刻浑然一体。算下来,他一天最多只能修补这样的3张“脸”。

    修复传统木雕是刘成兴近十年新开展的业务。2010年左右,一个顾客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自己珍藏的受损雕刻拿给刘成兴修补,效果奇佳,于是将其介绍给了更多的圈内朋友。

    这时,刘成兴才发现“风气回潮”了: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收藏或愿意购买传统家具的人越来越多。

    2016年,刘成兴关掉了生意已大不如以前的板材家具厂,开始安心做起了传统家具及古董家具的修复。他的作坊有4层楼,1至3楼是收藏、展示间,里面有他在民间收购的雕花架子床、立柜、轿子等;负一楼是他做家具的工坊,里面码放着待加工的木料和成品、半成品。

    刘成兴得意地拿出自己获得的第五届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证书。“这是街道和区文化馆推荐我去考的,这也说明政府是相当重视民间传统手艺。”刘成兴说。

    刘成兴的儿女并没有继承他的手艺,但有两名来自主城的年轻人拜了师,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其中一人已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雕花工艺。这让他感到欣慰,手艺后继有人了。

    “这几年我们才真正实现了‘文化自信’,喜欢传统手艺的人越来越多。我好高兴,木匠这个行业又来了一波发展高峰。”刘成兴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