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寻访红色印记 | 用幸福绘就民生底色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1-07-12 07:02:54 | 记者:黄乔 张莎 | 编辑:何洪

    我市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

    用幸福绘就民生底色

    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高店子社区,在失业人员免费技能培训现场,学员们认真观摩中式面点老师现场演示。(摄于三月二十四日)通讯员 李攀 摄\视觉重庆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党委、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我市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各级各部门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8项行动目标指标均已完成预期任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

    端稳就业“饭碗”

    基本民生网底不断筑牢兜实

    “说实话,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高校毕业生找工作还是有一定影响。”去年6月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会计信息化专业的王凡回忆,去年上半年,线下招聘活动场次大大减少,她和同学们只能在网上海量“盲投”简历,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我看到‘重庆英才·职等您来’招人招才的网络直播,多个企业通过直播互动的方式进行招聘,并‘屏对屏’清晰展示企业情况及岗位情况。”王凡说,她在第18期的直播中,了解到翼空间(重庆)企业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招聘会计,便赶紧投递了简历,并成功入职。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此,我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施“劳有所得”专项行动计划,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自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累计帮扶78.37万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8.99万名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同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7.5亿元,扶持创业11.1万人,累计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02家,孵化企业1.6万户。

    稳好“饭碗”也要兜牢底线。在社会兜底能力方面,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006元、16361元。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标准逐年递增,城乡低保标准从5年前的每人每月460元、300元分别提高到620元、496元,分别增长34.78%、65.33%,城乡差距从5年前的1:0.65缩小到1:0.8。

    同时,大力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工作,城乡低保人数减少至139.66万人,城乡特困供养人员人数减至18.41万人。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体系,4000余名孤儿、3150余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得到保障。

    此外,我市还统筹实施住房保障,累计提供8.25万套公租房进行配租,提供1.66万套公租房用作安置房,惠及140多万住房困难群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近10万户。

    社会事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民生各领域透着温暖幸福

    家住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的廖兴碧老人每天都要到新工社区养老服务站“报到”。廖阿姨认为家门口的社区养老服务站环境好、设施好、服务态度也好,天晴下雨都有地方活动,老年生活过得很充实。

    如今,像廖阿姨一样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人越来越多。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17年,全市有100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老有所养”专项行动计划,全市220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29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累计开展老年助餐服务14.8万人次、助浴服务1.3万人次、助医服务32万人次。

    从2019年开始,我市还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和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398家乡镇敬老院完成提档升级改造,47家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建成,实现有意愿的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全覆盖。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是民生要事,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市实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专项行动计划,为全市教育事业中长期发展指明方向。全市新增幼儿园494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88.3%,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0.3%。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实现全覆盖,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3%。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

    一老一小之外,病有所医同样也是关注的热点。我市实施“病有所医”专项行动计划,基本形成“一街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室”标准化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全市三级医院增加至61个,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编制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达到6.44张、2.79人、3.44人。

    同时,我市还实施“文化体育惠民”专项行动计划,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加快完善,每万人拥有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面积分别提高至309、118、228平方米,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扎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

    为老百姓幸福“加码”

    衣食住行看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今年2月,我市又如期公布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等15件重点民生实事,涉及百姓养老、就学、出行、住房等多个方面。

    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据了解,我市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已连续多年滚动实施好重点民生实事。自2018年以来,全市滚动实施民生实事项目29件,已完成总目标任务实现销号14件。建立民生实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制度,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

    “通过实施重点民生实事,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脱贫解困更加精准,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文教发展更加均衡,民生网底更加密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实施重点民生实事,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员干部的亲和力,感受到了党政部门的执行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滚动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通过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的民生诉求和广大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中筛选确定要重点办好的民生实事。主动公布民生实事方案、进度和实施效果,接受群众评价和监督,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

    八成财力惠民生

    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民生涉及到广大老百姓的根本利益,而制度建设则是能够保障民生命题顺利地发展的一个基础。

    在保障机制方面,我市健全了政府投入机制,出台基本公共服务市与区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进一步厘清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市、区县两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

    调整完善了财政体制,在适度提高主城片区财政收入分成比例的同时,将贫困片区收入全部下放区县,保障贫困区县提供基本民生服务财力。

    优化了资金分配办法,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和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2018年以来,全市民生支出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保持在80%以上,民生支出力度不减。

    同时,我市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创新打造“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支持社会服务机构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全面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取消养老服务机构开办许可,积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以公建民营为重点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实施城企养老联动专项行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支持就业创业工作,推行“政策性+商业性”组合贷款、无抵质押物和无担保人信用贷款,解决创业初期融资难问题。

    这些改变,精准对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为老百姓带来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为重庆增添“幸福底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