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继续前行,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好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07-02 20:23:20 | 记者:左黎韵 | 编辑:罗建军

    开栏语:

    百年芳华,初心如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市各条战线涌现出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生动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先锋形象。

    即日起,本报开设“‘两优一先’风采展”栏目,生动展现这些先进典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风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不由得紧紧握住了手中的党旗,眼泪夺眶而出。

    二十年前,他带领村民不等不靠,在绝壁上凿出了摆脱贫困的“通天路”,路通后,他又积极发展产业,为村民铺就致富“康庄路”……一幕幕往事在他脑海中回放。

    “ ‘跟党走,听党话’是我人生的正确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下庄。我要加倍努力,继续前行,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好!”7月2日,毛相林告诉记者。

    历时七年 他带领村民凿出通天路

    毛相林所在的下庄村地处秦巴山腹地,四面都是海拔高于千米的险峻大山,仿佛置身天坑中。20多年前,这里不通公路,绝壁上的羊肠小道是村民们出村的唯一通道。上世纪90年代末,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还不足500元,是全乡最穷的村。

    1997年,时任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有了修路的打算。可当他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村中反对声却不少——没有资金、没有机械、没有物资,修路谈何容易。

    毛相林一边给乡里打报告,一边上门给村民做工作。他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他的决心打动了乡亲们,村民们东拼西凑,共筹集了3000余元,毛相林还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乡政府也为下庄修路争取到炸药、钢钎等“三材”物资。就这样,下庄人第一次向大山、向闭塞发出了挑战。

    大部分路段要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他们将红绳缠在腰间,在半山腰荡着“秋千”勘测;用钢钎凿孔、铁锹铲土,然后填上炸药,劈山开石。尽管努力做好了安全措施,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26岁的沈庆富被峭壁上掉下来的大石头砸中,掉下了几百米深的山谷,再也没有醒来。五十天后,黄会元也掉下了悬崖。

    接连两次意外,让曾经无比坚定,铁了心要在绝壁上凿路的毛相林,第一次想到了放弃。然而,当他将村民们召集起来征集意见,含泪问“同意继续修路的举手”时,下庄的男女老少都高高举起了手臂。大家心中都只有一个念头:“早日修通下庄路,告慰逝去的英灵,让子孙后代不再受穷。”

    历时七年,先后牺牲了6位村民,2004年,下庄人终于在悬崖上凿出了一条2米来宽、长7.9公里的“天路”。

    敢想敢干 “天坑村”闯出脱贫路

    路通后,下庄与外界交流逐渐频繁,毛相林发现,光修路还不够,下庄的村民更盼着脱贫致富。“要我说,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中劈山开石。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毛相林给村民们打气。

    产业是脱贫的根基,可产业怎么搞,村民们心里都没谱。事实上,在此之前,毛相林就曾发动村民们种过大木漆,喂过山羊,还尝试过养殖蚕桑,然而每个产业都以失败告终。“难道发展产业比修个路还难?”毛相林在心里跟自己较劲儿,他暗暗发誓,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一定要让下庄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听说巫山双龙镇钱家坝的西瓜供不应求,他心动了。和村干部一起乔装打扮成跑买卖的客商,到钱家坝刺探“情报”、偷师学艺、打听销路。有了之前的教训,毛相林明白发展产业不能蛮干,他在自家土地上先试种了两分地的西瓜,没想到成熟后卖了500元,换了1000斤玉米。实打实的效益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西瓜成了下庄第一个产业。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巫山县委县政府先后整合400余万元扶贫资金,对绝壁天路进行提档升级,天路被拓宽、被硬化,临近悬崖的一边还加设了护栏。乡里也派来专家为下庄的产业支招。“除了西瓜,专家说下庄还适合种柑橘、脆李、桃子等水果,这让大家干劲儿更足了。”毛相林告诉记者。

    如今,下庄共种植了650亩柑橘、200亩西瓜、100亩桃子以及100亩脆李,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整村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万余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是1997年修路前的40倍。

    继续前行 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6月24日,在赶往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前一天,毛相林又干了件大事——他代表下庄与浙乐农业签订了股权协议合同,未来,下庄柑橘产业收益将按照农户50%、公司48%、集体经济2%的比例进行分配。“依托这种模式,村里的柑橘将由公司统一管护、统一销售,村民不仅可在公司务工,年底还能获得分红,下庄产业又向前迈出了 ‘一大步’!”毛相林说。

    这几年,“下庄精神”和毛相林的先进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转载后,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他也被邀请到各地参加巡回报告。报告会途中,他还见缝插针,向随团的干部、专家取经,摸索乡村振兴路径。一次,在渝北区大胜镇,听说当地借助农村“三变”改革发展起上千亩柑橘,产业由公司统一打点,村民不仅当起了“跷脚老板”,年底还可享受效益分红。

    报告会一结束,毛相林就马不停蹄地赶回下庄,向乡亲们分享自己的见闻——他想把渝北的“三变”改革模式也复制到下庄村。可是,一连开了好几次院坝会,村民的态度都不冷不热。“邻近的村庄都没搞过 ‘三变’改革,大家一时转不过弯,怕公司拿了土地跑路,有顾虑。”毛相说。

    无论是修路,还是发展产业,毛相林的人生字典里从没有“服输”这个词。他又挨家挨户上门给村民做工作。“明年,柑橘树进入丰产期,亩产能达3000斤,仅依靠村里目前的市场资源,可能销售环节会出现问题。”见村民们没有反对,他又掰着指头算细账,“但是我们入股后,这些柑橘不仅有公司统一销售,所得利润还能按50%给大家分红,头几年,每亩地最少能分到400多元。”

    挨家挨户把账算清楚了,村民也签好了土地入股协议。目前,全村600多亩柑橘已全部实现公司化、规模化管理。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接下来,我还要带领乡亲们把产业做大、品牌做强,让下庄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毛相林告诉记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