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寻访红色印记 | 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良 “近悦远来”生态日趋优化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1-06-28 19:07:15 | 记者:李星婷 张亦筑 | 编辑:何洪

    2018年,重庆市提出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好“八项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

    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基地63个,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和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七;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每年有计划地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氛围。

    未来,如何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教育与产业对接、人才与发展匹配,把重庆建成“创新之城”“创业之都”?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走访,深入了解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和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七

    生产车间里的工人寥寥无几,生产物料进入、输送、产品质量检测到最终成品出厂,基本上都是机器自动操作。

    车间内还有智能物流系统,可以实现车间现场物料快速配送。

    而今,传统车间经过智能化改造,变得越来越“聪明”。这样的生产场景在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川仪股份”),再常见不过。

    重庆川仪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重点布局的三大仪器仪表制造基地之一,已建成全国最大的仪器仪表生产基地。

    其生产的产品中,智能变送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煤炭、电力等重化工行业智能生产线、用于监测相关参数的关键设备。

    高精度的智能压力变送器技术含量高、制造工艺复杂、难度大,被誉为“仪器仪表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核心技术都被国外企业掌握。

    为了振兴我国民族仪表工业,重庆川仪开启了自主创新之路。2011年,重庆川仪生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变送器诞生。

    “我们生产的PDS系列智能变送器,精准度0.04%,达到全球顶级水平,还曾荣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机械工业杰出产品’。”重庆川仪相关负责人说。

    智能变送器只是重庆川仪的多项主导产品之一。近年来,重庆川仪的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三,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对保障国家装备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我们一直把‘创新’作为立身之本、强企之道。”该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重庆川仪将抓住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在企业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研发投入强度达到7%-8%,聚焦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实施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工业自动化仪表中国龙头企业、世界领先企业。

    不仅仅是重庆川仪。来自市委组织部的数据显示,在科技工作方面,重庆市通过智能化引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主体加快集聚,创新园区提档升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水平不断跃升。

    截至目前,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增加;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基地63个;新增超声医学工程、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2.6万家;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和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七。

    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

    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

    在工地施工现场,机器人按照计算机智能设计的结构图建造房子;工厂里,机械设备可以像人一样拥有思考、决策的能力,实现智能制造;庞大的电力能源系统中,电力设备可以通过智能感知,为人们提供经济节能的供电方式……在大数据、智能化大背景下,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无疑是高科技、智能化的。

    “未来建筑是以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的绿色建筑。”6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周绪红在谈到未来建筑发展趋势时如是说。

    “比如,有了人工智能助力,建筑结构图纸可以让电脑设计完成,更高效更精准;在高空作业、危险环境施工等情况下,我们可以让机器人去完成施工作业。”周绪红介绍,人工智能与传统建筑行业的结合将大大提高工程建造效率,降低人力投入、提高建造质量,改变传统建筑业污染重、能耗高的影响,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都将大幅提升。

    近年来,周绪红带领的团队聚集了土木、机械、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数学等多领域、交叉学科的人才,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引领我国高层混合结构以及相关建造技术的发展,“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于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周绪红团队的研究得到政策的扶持。如市教委在2019年印发了《重庆市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近3年累计投入1亿余元,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14所在渝研究生培养单位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领域立项建设3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促进机械、电力、交通等传统优势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的交叉融合,助力“双一流”建设。

    “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我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加。”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八大行动计划”科教强市的战略指导思想,重庆市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实现新突破。

    数据显示,重庆市累计投入40余亿元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进入世界ESI学科排名前1%的学科从2016年初的9个增加到目前43个。

    此外,重庆市积极将教育与产业对接、以产教融合为主攻方向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重庆“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重庆市将专业设置紧扣产业需要,近3年新增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现代服务业等500余个专业点,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对接支柱产业率达到86%以上。无论在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领域,都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

    每年有计划地遴选支持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氛围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氛围。

    31岁的陶璐琪是重庆大学能源互联网与智能装备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身为90后的他已是博士生导师。

    陶璐琪是山东人, 2017年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前往深圳工作。2018年,在师兄陈显平的邀请下,来到重庆大学。

    ▲ 陶璐琪(右二)在带领团队成员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我是作为重庆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引进的。”陶璐琪回忆,学校给予每位“百人计划”人才100万科研启动经费,但自己最看重的,是可以做博导。

    这意味着,陶璐琪可以带领博士、硕士,搭建自己的团队从事研究。如今,陶璐琪在新型微纳米材料、功率半导体器件、多尺度理论计算与仿真均取得不错成果,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自然·通讯》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重庆现在大力发展新材料等产业,我的研究方向正与之契合,在这里有用武之地。”陶璐琪表示。

    2020年,陶璐琪入选“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除40万元的项目经费外,享受一系列人才待遇,包括住房、医疗、创业等各方面的。“这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工作。”陶璐琪说。

    同样30出头就当上博导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周新雨是本土培养的人才。他本硕博都就读于重医,2018年,周新雨分别获得市委组织部“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计划”和市科技局“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的支持。正是在这两个计划的支持下,奠定了周新雨事业的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柳叶刀》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去年,周新雨获得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并作为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被纳入“重庆市英才计划”。

    数据最有说服力。自2018年我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市新增人才52.93万,其中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计划入选人才2780名,人才总量达565.12万人。

    “重庆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主办两届重庆英才大会,共集中引进优秀紧缺人才2504名、项目515个;‘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三年引进紧缺优秀人才2.5万余名,推动人才强市建设加快推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2019年梳理整合市级人才项目,出台《重庆市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近年来还出台“1+10”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方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分配改革试点等,每年有计划地遴选支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下一步,我市还将持续深化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滚动提供6万套定向配租住房支持青年人才安居。支持“双一流”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发展,集聚更多创新要素,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