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雕塑《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作者刘强:袁老,我还欠您一件作品
5月22日下午,在重庆美术馆,观众们正在欣赏《百年历程同行共振——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突然得到“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的消息,大伙自发走到雕塑作品《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前肃穆致哀。该作品的作者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强更是泪水盈眶,垂头低语:“袁老,我还欠您一件作品。”
▲展览中,《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雕塑作品受到观众喜爱。
“我这件作品就是为了展现袁隆平的奉献精神,历时2年创作而成的,并得到了袁老的亲笔签名。”刘强称。
2017年,为给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投稿,刘强开始构思并创作该作品。“之所以选择袁隆平,一是致敬他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二是他是西南大学最杰出的校友之一。”刘强说。
▲袁隆平在作品照片上签名。
在确定主题后,刘强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创作。他发现,给袁隆平塑像并非易事,因为已有太多艺术家为袁隆平创作了大量作品,如何出新出彩是难点。
在经过反复构思后,刘强决定创作袁隆平半身雕塑。在人物塑造上,他用写实手法,刻画了袁隆平面带微笑的人物形象,对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关心百姓等多重情感进行了集中表达。
▲雕塑作品《圆梦——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为使雕像更加雄伟壮观,刘强还有意抽象放大了雕塑主体,象征他的身躯像大地一般,能承载万物,并在人物身体上刻有稻穗,让瘦削的身形与饱满的稻穗形成一种对比鲜明的张力,彰显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象征着袁隆平以科学家不休眠的精神潜心研究水稻种植,成功培育出杂交稻、超级杂交稻的不朽贡献。
雕塑右侧则由水波纹和海浪构成,中间是稻田,背后是沙漠,代表了袁隆平近年在盐碱地里种出“海水稻”,在沙漠里培育出水稻的最新科研成就,也暗喻人类在大地海洋中生生不息的力量,体现了胸怀天下、造福于民的价值观,使得人物形象在观众的视角中愈加伟岸挺拔。
在雕塑的材料运用上,刘强更是创意独特,专门从农村收集了大量旧式房屋的柏木房梁,再用现代技术拼接而成,寓意“房顶有梁,家中有粮”“梁正粮丰”。
▲袁隆平看见刘强为他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照片后,对作品大加赞赏。
2019年6月,该作品问世,即刻受到广泛关注。知名艺术评论家、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邱正伦将其誉为“该作品将袁隆平的生命追求灌注到了雕塑主体中,使得雕塑有了生命的温度”。
2019年9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在渝举行,该作品成功入围参展。之后,该作品被遴选为进京作品,在中国美术馆、湖南美术馆等多地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0月,在袁隆平获得“共和国勋章”不久后,作为母校的西南大学派代表前往湖南,祝贺袁隆平。“我当时是代表之一,袁老看到我给他塑像作品的照片后,对作品大加赞赏,并亲笔在作品照片上签了名。”刘强说。
▲袁隆平与西南大学前往祝贺他获得“共和国勋章”的代表们合影。
“惊闻袁老逝世的消息,我最大的遗憾是还欠他一件作品。”刘强称,2020年,湖南一个地级市政府的相关负责人找到他,希望以袁隆平为题材(袁隆平曾在当地工作多年),创作一件大型城市雕塑。“目前,该雕塑的设计稿已完成,并得到袁老的签字认可,但尚未正式施工,没想到袁老就离开了我们。”说这话时,刘强泪眼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