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石刻要上4K宽银幕电影和8K球幕电影啦!《天下大足》《大足石刻》将与游客见面
在电影中感受大足石刻艺术魅力和发展脉络之后,再实地欣赏石刻瑰宝。这,将是不久后游览大足石刻景区的新玩法。
4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获悉,4k宽银幕电影《天下大足》已杀青,正在进行制作。它的姊妹篇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正在进行拍摄和制作。两部特种电影时长均为约20分钟,预计于大足石刻游客中心正式启用时与观众见面。
如何将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装”进电影?4月8日,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两部电影的总导演陈建军。
▲陈建军。(受访者供图)
艺术再现石刻瑰宝魅力
3月15日,以大足石刻为主题的4k宽银幕电影《天下大足》和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开机仪式,在宝顶山景区瑞相广场举行。为何要为大足石刻拍电影?
在开机仪式上,大足区相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绝佳的光影效果、特殊的声效和精美的画面,展现出大足石刻所蕴含的现代科学知识,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力争打造成为绽放艺术华彩的科普精品,从而让更多人走进大足、品味大足、祝福大足。
“创作拍摄这两部电影,是为了激发游客的探索热情,给游客带来独特体验,让游客对大足石刻有了一定了解后,再实地观赏石刻瑰宝。”提及拍摄《天下大足》和《大足石刻》的初衷,陈建军说。
陈建军导演曾拍摄过4K宽银幕电影《千年莫高》和8K球幕电影《梦幻佛宫》,2014年起,两部电影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放映,受到游客广泛好评。此外,他还创作拍摄过系列纪录电影、十二集大型纪录片《中华文明》等文化题材影视作品,好评如潮。
“在为大足石刻拍摄电影前,我来大足石刻参观过10多次。”陈建军说,每一次参观,对大足石刻的认识都会更深一些。筹拍时,他和相关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认为两部电影不仅要表现大足石刻的艺术魅力,更要体现其洋溢着世俗之美的独特内涵。
《天下大足》重点突出大足石刻的开凿和历史演进过程,通过这部电影,游客可以迅速了解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和思想内涵;《大足石刻》将向观众重点展示石刻的艺术价值,让观众从多维度全面了解大足石刻。“这两部电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陈建军表示。
创新讲述大足石刻历史
据了解,大足石刻于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敦煌莫高窟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丰碑。
如何用电影语言高度概括这座艺术宝库?
“我们在创作和拍摄过程中,力求让影片引发观众共情,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没有沉迷于宏大叙事,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勾勒出更接近真实历史的场景。”陈建军说。
如,《天下大足》北山、宝顶山部分主要讲述韦君靖、赵智凤分别开凿石刻的故事。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为何开凿石刻?在什么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开凿?影片中都有生动展现。为了更好地还原开凿大足石刻的场景,很多大足石雕的非遗传承者参与拍摄,他们本色出演,动作、表情十分自然,为影片添彩。
影片中还讲述了1945年4月,杨家骆邀集15位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大足石刻考察团”赴大足实地考察的历史,让观众从多维度了解大足石刻是如何形成、如何被发现的。
陈建军说,摄制组分为4路人马对宝顶山、北山、石门山、石篆山、南山等区域的石刻进行了全方位实景信息采集,力争真实记录和反映今天的大足石刻主要面貌。
让更多人走进大足石刻
和其他石窟相比,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
“我们在影片中,着重反映大足石刻世俗化、生活化的鲜明特点,也对‘国宝中的国宝’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等具有极高文化艺术价值的石窟瑰宝进行了精彩展现。”陈建军说,这样的表现形式将吸引更多青少年和普通观众了解古老的石窟艺术,助力千年石窟“活”起来。
观众还能从电影中感受到浓浓的科技范,提高游览兴趣。据悉,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实景拍摄+CG动画结合的8K球幕电影,游客难以深入窥探全貌的北山“第136号转轮经藏窟造像”画面也将在电影中首次出现。
“大足石刻不仅仅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承载着博大精深、底蕴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可以让石刻之美得以传承和升华,希望更多观众通过这两部电影走进大足石刻、爱上大足石刻。”陈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