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寻访红色印记 | 人民群众世代守护 南腰界56处革命遗址保存完整

重庆日报全媒体 陈维灯 谢智强 2021-03-30 13:06

3月15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土门村土门河上,5根高大的钢筋混凝土桥墩矗立着。虽春雨淅沥,但河两岸均有挖掘机在抓紧施工。

“这条路是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公路,全长16.16公里,从沿(河)印(江)松(桃)高速公路晓景互通连过来,希望能在6月底全部完工。”南腰界镇副镇长甘红光介绍,南腰界地处酉阳、秀山,贵州省的沿河、松桃、印江5县交界处,距酉阳县城105公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连上晓景互通后,不仅能让南腰界多一条与外界连通的通道,也有助于南腰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创建4A级景区。”

沿着未完工的红色旅游公路行至南腰界场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立于场镇三岔路口中央的贺龙铜像,还有“贺龙大道”“红军中街一路”“红军中街二路”等路牌,将记者的思绪带回到80多年前……

▲2021年1月29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塔屹立在此。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红三军以南腰界为大本营,建立黔东特区

80多年前,贺龙、夏曦、关向应率红三军在这里落脚,建立了南腰界大本营,建立了包括酉阳、秀山在内的黔东特区;1934年8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先遣探路,与红三军会师后于10月27日在这里举行会师庆祝大会,又在这里决策,从这里出发,发动湘西攻势,开启策应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又称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新征程。

那么,贺龙为什么选择把南腰界作为红三军的大本营呢?

“贺龙早年赶马运盐行走湘鄂川黔边境的时候,曾到过南腰界, 对南腰界一带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物产等了解。”甘红光介绍,“选择南腰界,有3个原因,一是地处两省交界处,交通闭塞,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二是层峦叠嶂,西有乌江天险,南有梵净山为屏,在军事上有广阔的回旋余地;三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贺龙率红三军进入南腰界后,把司令部设立在南腰场上的余家桶子大院里,迅速在南腰界建立了4个乡苏维埃政权,组建了4支游击大队和19支游击分队,并于8月1日成立南腰界区苏维埃政权,随后又开辟了以南腰界为中心的黔东特区。

10月27日,红三军和红六军团共8000多名指战员在南腰界猫洞大田举行会师大会,大会由任弼时主持。任弼时宣读了中共中央为两军会师发来的贺电,并就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作了报告。大会发布了策应中央红军转移及两军团会师后的行动方案,一是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统一指挥红二、六军团;二是将红三军恢复为红二军团番号,同时对部队进行了整编;三是立即开展湘西攻势,主动进攻国民党军队,以策应中央红军转移;四是重组黔东独立师留在川黔边根据地坚持斗争,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挺进湘西。

最后,贺龙宣读了部队整编和干部的任命以及两军行动的命令。

人民群众世代守护,56处革命遗址保存完整

今天,南腰界依然保存有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景点56处,是渝东南革命遗迹遗址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地方之一。

▲2021年1月29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在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列室,有一份写于1934年9月15日的《湘鄂西中央分局给中央的报告》手迹。这份1万多字的《报告》是关于湘鄂西中央分局的系统而详尽的珍贵文献。

在红三军司令部旧址陈列室,还能见到贺龙挑灯夜战用过的油灯,还能隔着玻璃“抚摸”当年红军用过的毛毯碎片和红军战士穿过的破烂不堪的军衣。

行走在南腰界场镇用青石板铺就的红军街上,当年红军战士书写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不拉夫不筹饷”等宣传标语仍清晰可见,红军大学、红三军宣传队、红三军司号排、红三军没收委员会、红三军油印办公室、红三军传令兵住址等依然保存完好。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场镇“红军街”,当年红军战士书写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不拉夫不筹饷”等宣传标语仍清晰可见。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在当年红军住过的杨家寨,红军医院和南腰界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也保存完好。

在“红二、六军团贺龙同志办公处”,甘红光掀开了贺龙当年办公室里的一块石板,黑黝黝的地下暗道,讲述着革命前辈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南腰界的革命遗址能够保存得如此完整,与南腰界人民群众的世代守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甘红光介绍,红军主力撤离后,南腰界地方反动武装对游击队员、苏维埃干部、掉队的红军、红军家属及苏区积极分子进行大肆搜捕和血腥屠杀。“在白色恐怖中,川黔边人民始终坚信红军总有一天会回来,并在黔东特委领导下转入长期隐蔽斗争。”

为了把红军书写的标语和留下的革命纪念物品保存来,南腰界人民想尽了办法。乡亲们用加了盐巴的石灰水填写标语,再用黄泥覆盖,或用木炭、锅烟涂抹,才使得《共产党十大政纲》等红军标语完好的保存至今。

直到现在,南腰界杨家寨的村民要盖新房时,也舍不得拆掉红军曾经住过的那些老宅。

大多数红军机构遗迹集中在今天被称为“红军街”的一条石板街上,不少人家都选择在老宅背后另起新房,让石板街保留了原貌。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大坝村,“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张参谋长住处”。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每年清明、‘七一’、‘八一’等日子,干部群众都会自发为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缅怀革命先烈。”甘红光带着记者行走在南腰界,触摸一件件文物,细数一个个枪眼,讲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徜徉在一栋栋保存完好的吊脚楼、四合院里,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发展红色旅游,推进革命老区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沿杨家寨的石板路拾级而下,甘红光带着记者来到了杨家寨红色文化广场。

甘红光介绍,杨家寨红色文化广场于2018年初开工建设,占地3000余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

广场上设置了九块浮雕,分别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南腰界开辟川黔边革命根据地,建立游击队,进行土地革命等一系列故事。

不仅如此,酉阳的党员干部和群众还自发集资,于2011年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塔。

▲2021年1月29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镇,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塔屹立在此。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早在1986年,酉阳县政府就拨款修复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遗址和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亭。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曾跟随贺龙一起创建南腰界革命根据地的廖汉生将军为南腰界纪念馆题写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旧址”的馆名,萧克将军也为会师纪念亭题了字。

▲2021年1月29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场镇“红军街”。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先后被命名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教育基地;大坝祠堂战斗遗址于2009年被命名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南腰界革命根据地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南腰界拥有众多红军战斗、工作、生活过的遗迹遗址、红色故事等,为南腰界发展红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下一步,南腰界将充分利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纵横向联合,拓展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加强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整合,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新发展转变;以红色旅游资源为引领,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特色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山区综合开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相结合,推进南腰界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示范地。


编辑陈韫宇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