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 中职“三教”改革解锁人才培养新范式

重庆日报 2021-01-25 10:44

cqrb20210125024_b.jpg

  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以教师为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为途径,形成了一个闭环,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核心问题。

  以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落脚点,近年来,我市中职教育不断深化“三教”改革,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解锁人才培养新范式,激活中职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谁来教?

  让“双师型”教师站得稳讲台、下得了车间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于去年12月落下帷幕。我市中职组教师在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4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一等奖总数排名全国第3位,重庆市教委再次获得“最佳组织奖”。同时在班主任能力比赛中,我市共获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获一等奖总数排名全国第4位。

  在参赛指标相比其他省市偏少的情况下,重庆整体获奖总数依然位居全国前列,这也再次印证重庆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实力。

  教师是育人之本。为全方位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我市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建设高素质“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计划5年时间选派1000名职业院校优秀教师赴企业担任技师或工程师,选派1000名企业优秀技师或工程师赴职业院校担任专业教师,2017年至今已选派7批次共1653人进行学校与企业的双向交流。

  站得稳讲台、下得了车间,这些“双师型”教师如何锤炼而成?

  以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该校构建起“一阶繁星工程”“二阶聚星工程”“三阶名师工程”的“三阶递进式”教师队伍培养模式,通过专家指导、理论学习、教育考查等形式进行培养,使其教育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着力培养“教学之星”“技能之星”“育人之星”“科研之星”“管理之星”。

  重庆市合川教师进修校作为教师培养“摇篮”,更是不遗余力地开展队伍建设改革,比如该校的市级中职重点特色专业、高水平骨干专业学前教育在引进名师、选拔名师、培养名师的同时,聘请行业幼儿园和学校的专家能手为兼职教师,实现校园合作“双赢”,形成一支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紧跟学前教育发展最新前沿趋势。

  目前我市“双师型”教师数量已达到教师总数的51%。

  教什么?

  将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材中

  教材“教什么”决定了学生“学什么”,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高低,也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创业就业质量。

  “我是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很好。”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一名学生说,比起传统的汽车维修专业,这个专业所学到的东西更聚焦新能源汽车的拆装、检测、维修等,更有针对性。

  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能源汽车专业属于新开设专业,近年来学校除了用好国家规划教材外,还不断通过市场需求调查、技能大赛调研、企业深度考察等形式,补充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进教材中。

  懂得选用教材、创新教材、编写教材,这是当前我市中职教育推进“教材”改革的重点。有好教材才有好课程,最终才能教出受市场青睐的学生。

  据了解,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依据课程标准重组教学内容,编写和开发项目式、手册式、活页式教材,在内容上打破原有课程体系、融入X证书标准,突出其应用性与实践性。同时不断完善教材形态,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电子资源”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体系。

  一本本教材、一门门课程,铺垫起学子的进阶之路。

  正如重庆市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根据行业企业的应用需求,组织了专业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重新确定学习项目。这些项目既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实现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进行实训操作,已经形成常态。

  为更有力地回答“教什么”的问题,2019年我市印发《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研制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标准,组织开展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专题培训。同时委托市教科院开发11个专业大类8个公共基础学科的教学资源,供全市中职师生免费使用。

  如何教?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引领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三教’改革中,我们实现校企双方师资互聘互学,教材也更贴合市场需求、生产实际,那么教法从校企合作进行突破也尤为重要。”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教法”的改革需要全员参与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主动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法,创新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课堂现场双向教学等,引领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与能力。

  依托附属医院、“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X”证书考评点、校企共建“双基地”4个产教融合平台,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步构建起“工学结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2019年,该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4年获一等奖。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牵头200多家行业、企业,成立“校行企”协作会和重庆汽车职教集团,与欧洲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集团合作开办数控技术高级特色班,整合各方资源为教学助力。同时文化基础课形成“自学、互学、展学”的高效“学本式”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专业核心课以“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的“四级赛制”为抓手,推动教学目标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教学方法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评价与岗位要求对接的实践性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深度直接决定了育人水平的高度。近年来,该校每年2000多名毕业生合格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100%,一次性就业率100%,稳定就业率92.5%,对口就业率88.6%,90%以上就业于世界500强和地方支柱产业。

  为引领中职学校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我市还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重庆市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
重庆深化职教改革创新形成经验、树立示范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重庆职教用重视职教发展、深化职教改革来回应。

  “十三五”时期,我市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示范建设成效明显,教学水平持续提高,技能赛事成绩卓越,就业形势总体良好。目前全市有有中职学校180所,中职在校生43.3万人,建成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30所,2018年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排名全国第一……

  教育部更确定我市为德国企业和院校在华举办职业教育试点地区之一,全国仅有重庆和浙江两地。

  关心支持

  形成优先发展、齐抓共管新格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多次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行全面部署,要求提高职业教育工作水平,优化专业设置、学校布局、办学体制、师资力量和办学环境,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把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规矩,我市职教始终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开展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深改委会议多次研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市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统筹协调职业教育重要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定期对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市人大代表多次提出高质量建议。市政府建立职业培训统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职业培训相关工作。各区县党委、人大、政府以及市级有关部门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形成“党委管、人大督、政府抓、能落地”的良好工作格局。

  同时,我市职教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落实职业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民办职业院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全覆盖,选优配强民办学校党组织书记,确保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有关领导多次深入职业院校调研,为学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有力促进职业院校发展。各区县各部门和各职业院校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政策护航

  营造更好环境提升竞争力

  《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的出台让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保障更加健全。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教育部签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备忘录,出台《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庆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重庆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这些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据悉,我市还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十四五”发展重要内容。

  一方面政策护航,一方面加大投入,重庆职教发展有了更好环境。

  把加大资金投入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财政教育资金增量重点向职业教育倾斜,全市职业教育财政投入由2012年的61.5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94.1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同时,我市还建立起覆盖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生均经费拨款制度,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水平由2012年的750元提高到目前的1500元,并率先出台民办职业院校财政补助政策,对民办中职学校给予每年每生500元公用经费补助。

  响应部署

  融入各项重大发展战略

  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我市携手四川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发展框架协议,成立职教联盟9个,促进两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不仅唱好“双城记”,职业教育还奏响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音”。

  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我市与教育部共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发展人文交流研究院,举办中柬(重庆—金边)职业教育及人文交流会议,在坦桑尼亚、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建立7个海外鲁班工坊(境外二级学院)。

  在助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中,我市建立城市优质职业院校与贫困区县结对帮扶机制,财政每年投入近16亿元资助职业院校学生,惠及学生超过60万人。

  据悉,职业教育还被纳入与山东开展的“鲁渝扶贫协作”重要内容,与贵州、云南开展职业教育“渝黔合作”和“渝云合作”,选派优秀职业教育教师和管理干部对口支援西藏昌都。

  产教融合

  围绕“一区两群”发展优化布局资源

  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也同样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围绕“一区两群”发展布局,我市打造主城都市区职业教育核心区,同步提升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并在万州区、永川区建设“两个职教基地”,在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建设“四个职教区域中心”,扩大了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覆盖面。

  密切对接我市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发展需要,我市中职学校建成市级重点(特色)专业119个、高水平骨干专业90个、紧缺骨干专业75个。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匹配度达到86%。

  目前,全市职业院校与超过6000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10个公共实训基地,共建120个学生培养、教师实践和企业生产、员工培训“双基地”,共建16个职教园区和20个示范性职教集团。

  王小寒




编辑吴志杰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