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重报圆桌云会 | 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如何提升

重庆日报 吴刚 王翔 2021-01-22 07:41

微信截图_20210122074902.png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1年工作时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我市的产业链供应链如何锻长板、补短板?对此,记者通过网络平台对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进行了“云采访”。

微信截图_20210122074854.png

北碚

顶层建链 平台强链 生态补链



周旭 市人大代表,北碚区委书记 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这两年北碚引入了多支工业互联网的“国家队”。在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中,工业互联网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周旭:近年来,北碚区努力做强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全面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结合全区产业基础优势,明确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线路图,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形成了“以传感器为底层数据基础、以工业互联网为数据交互媒介、以智慧应用为数据处理场景”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一是顶层设计建“链”。努力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注重发掘仪器仪表传统产业在传感器领域的优势积累,激发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的赋能作用。强化部市区合作,抢先布局发展工业互联网。成功引进国家工业互联网“三大件”: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重庆分中心、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西南)中心;此外重庆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也落户北碚。

二是平台引领强“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五大国家顶级节点之一落户并正式运行,已接入企业节点252个、标识注册量达3800万。重庆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市级认定,正式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与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开展的重点工业设备上云解决方案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列入2020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重庆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航天科创等13个项目入围2020全市首批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位于全市前列。

三是优化生态补“链”。对接工业互联网上下游垂直领域企业10余家,引进新浪视觉西南总部基地、南威软件西南区总部、忽米网“5G工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全国总部和结算中心、徐工信息西南总部等6个项目落户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的渗透应用更加广泛,“上云上平台”企业达2876家。

永川

引进来落下去 建强产业链



滕宏伟 市人大代表,永川区委书记 记者 王翔 摄/视觉重庆

重庆日报:去年,市委领导对永川提出“顺藤摸瓜引进来、开花结果落下去”的要求。一年来,永川在建强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方面做得如何,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启示?

滕宏伟:一是抢抓疫情催生的新机遇。紧盯疫情中急于扩大生产的企业、未来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迅速出击、精准招商,签约引进普康医疗、星星冷链、“自嗨锅”等相关项目51个,在危机中育先机。

二是聚焦线上业态,壮大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新经济。新引进爱奇艺等项目122个,百度西部自动驾驶测试基地投入使用,达瓦大数据虚拟现实研究院建成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影像制作中心,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实现年产值282亿元,增长15.1%。

三是依托龙头带动,构建产业集聚的新局面。坚持整装带配套,促成长城汽车追加投资25亿元,实现其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件、车身、电子电器五大核心零部件全部在永川生产,永川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皮卡生产基地。同时,长城汽车豪华SUV新车型坦克300正式量产下线。

通过这些举措,去年,我们引进了蜂巢发动机、太平洋精锻等项目323个,预计全年GDP增长5%,总量将突破千亿元大关。下一步,永川将大力支持长城汽车2021年在永川建设西南制造中心、西南采购中心、西南研发中心,进一步建强做大汽车制造全产业链。

铜梁 

抓好三点 打造千亿级工业



唐小平 市人大代表,铜梁区委书记 (铜梁区供图)

重庆日报:2020年,铜梁高新区产值突破800亿元,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44.5%,“双新”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42%。提升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唐小平:近些年,铜梁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抓手,联手广州开发区、两江新区合作打造“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两江协作产业园,加速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主导产业集群成链,构建有韧性、抗风险的产业生态。目前,铜梁区正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以培育新的增长点为牵引,持续优化产业链、升级供应链,全力打造“千亿级工业”。

具体做法,一是抓重点,高起点规划建设科创新城,加快建设生态数字花园国家级高新区。精准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与浙大、北科大、重大、中科院等共建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天然美妆等研究院。

二是抓集群,深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健康美妆等产业,以大项目带大集群,着力引进头部企业,形成拳头产业。持续做大小米公社,引进生态链企业,壮大智能制造产业园。

三是抓增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充分用好各类产业基金,“一企一策”助推企业提档升级。狠抓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培育,每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个以上。下一步,铜梁区将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创新生态、城乡融合、营商环境“四个示范区”。

长安

汽车本地化采购已占到六成



罗明刚 市政协委员,长安汽车首席专家 (长安汽车供图)

重庆日报:对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确保供应链安全可控,企业最有感受。长安汽车是怎么做的?

罗明刚:目前,长安汽车围绕重庆、合肥、北京、河北、南京等各生产基地,已完成供应商布局。其中,重庆基地已经完成车身件、保险杠、仪表板、内饰板、座椅、灯具等品类本地化布局,本地化采购金额占比约60%。70%的生产性供应商具有外资背景或集团化支持优势,供应体系内世界零部件前100强有40余家。

下一步,长安汽车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纳入公司的战略指标。一是抢抓资源,做好资源储备。与供应商一起,建立联动机制,抢抓芯片等核心资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打通行业渠道,建立覆盖全行业的供应商资源库,储备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资源。

二是建立完善供应链风险识别及防范体系。从供应商选择、技术方案选择、物流及库存等方面建立健全管控标准及流程。在产品设计阶段,多方案并举,将国产化零部件纳入应用范围,加大国产化力度,降低国外保供风险;加快供应链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订单、库存、物流过程的可视,确保需求的快速传递和供应能力及风险的快速反应。

三是强化整零协同,布局核心关键零部件及技术,确保产业链安全。加大智能化、软件技术的研发投入,核心技术人才的引入,实现系统集成、算法、软件等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通过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围绕“卡脖子”技术及零部件,加快产业布局。

四是通过与地方联合,持续推进本地化布局。积极协调当地支持、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夯实零部件体系基础,做强汽车产业链,完善核心零部件本地化布局,弱化异地供应链波动对汽车产业链的制约影响。

案例1

重庆补齐智能汽车检验检测短板

随着消费升级,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升级是大势所趋。但对于重庆而言,产业链上一些关键环节仍待补齐。比如智能网联汽车在研发或上市前不同阶段的测试。

百度在永川建立的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与示范运营基地,可补齐这一短板。该项目是西部首个L4级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和示范运营基地。

“基地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标准的建立,为汽车企业提供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二是构建‘封闭场景测试+开放道路测试’为一体自动驾驶测试场景,为汽车企业提供研发测试服务。”百度智行信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祖品介绍,目前,该基地已建成双向12公里的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测试示范区。

智能汽车产业链上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有望汇聚重庆。据悉,作为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引领者,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集聚生态合作伙伴210家,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生态。熊祖品表示,未来,百度将把这些生态伙伴引进永川,加速重庆汽车产业技术迭代和升级,抢占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制高点。

案例2

攀华借智能化热轧项目补足产业关键链条

去年10月18日,作为当年我市单个产值最大的制造业项目,攀华智能化热轧项目的投产,打通了攀华集团公司钢铁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年产450万吨智能化热轧项目,从功能上把菲律宾钢铁项目与攀华集团现有的万达薄板联接成完整的工艺流程。”重庆攀华板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安剑介绍,该项目投产后,解决了热轧钢卷的生产问题。

与此同时,攀华集团在菲律宾建设的综合性钢厂生产的钢坯还可运回涪陵给热轧钢卷做原料,这样一来就打通了“钢坯-热轧钢卷-万达薄板”的关键链条。

在上游链条基本补齐之后,2021年初,攀华又在涪陵投产了年产150万吨智能化型钢生产线,生产装配式建筑型钢,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使攀华在涪陵的新材料产业总产能已达到1000万吨,产业能级大幅提升。

下一步,攀华集团将打造一个年产1600万吨全智能化冷热轧项目群。

新闻链接>>

我市为33条产业链画“图谱”

微信截图_20210122074946.png

截至目前,我市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639家,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全国第7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市工业增长“第一动力”,全球每3台笔记本电脑和每10部手机中,就分别有1个“重庆造”。

“第一动力”背后,是我市在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持续努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目前我市已建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原材料配套”集成电路全流程体系,建成了集运营商、品牌商、代工厂和配套商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链。凭此,我市计算机整机及配套产业占比高达51.7%,手机及配套产业占比19%,电子核心部件、智能仪表等其他电子产业合计占比29.3%,初步形成多点开花、错位发展、齐头并进的产业结构。

除了电子信息、汽车这样的传统产业,我市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也把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以工业互联网产业为例。通过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重庆企业“上云上平台”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现已集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197家,其中包括60家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38家工业大数据服务商等。凭此,近年来,重庆累计有5.5万户工业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权威统计显示,重庆“云智能指数”为9.0,位居全国第9位。

重庆如何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市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陈金山表示,2021年,我市将围绕“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推动全市产业整体跃升。

比如,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图谱”,全面梳理33条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找出弱项、短板,列出与全产业链相对应的企业清单,明确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线路图。

同时,根据产业链“图谱”,聚焦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环节迫切需求,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术攻关两手发力,畅堵点、补断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编辑陈韫宇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