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我们这一年(上)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1-01-04 06:40:07 | 记者:黄光红 白麟 张亦筑 颜安 | 编辑:王君

    酸柠檬成了“甜产业” 带动川渝两地5万多农户增收

      ▲代晓强 我们已有了布局四川的新年计划,帮助四川更多果农把柠檬卖向全国及国际市场(受访者供图)

      2020年12月28日,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达柠檬)迎来四川渠县的党政代表团,其参观调研汇达柠檬是为了寻找柠檬产业的合作机遇。

      “我们已有了布局四川的新年计划——在渠县建设柠檬初加工及深加工分厂,帮助四川更多果农把柠檬卖向全国及国际市场。”汇达柠檬进出口公司董事长代晓强说。

      汇达柠檬为何选择在渠县建厂?代晓强向重庆日报记者讲述了其中的缘由。

      渠县安北乡南山村曾是四川省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473人。2014年年底,达州市税务局结对帮扶南山村,决定帮助该村通过发展柠檬产业脱贫增收。随后,该局牵头组织当地乡村干部前往重庆潼南学习发展柠檬产业的经验。

      “潼南小渡镇大土村村民江基友获知这一消息后,意识到其中蕴藏着商机。”代晓强说,江基友向他提出,要在南山村种植柠檬,希望汇达柠檬在柠檬种植技术和销售方面提供支持。

      “当时,汇达柠檬产品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正需要拓展柠檬鲜果收购渠道。我们一拍即合。”代晓强回忆道。

      2015年,经达州市税务局引荐,江基友在南山村成立达州市江绿果农业有限公司,在该村流转2200多亩土地打造柠檬种植基地。

      在汇达柠檬的技术指导下,江基友的柠檬种植基地经过4年时间培育,于2019年开始丰产。按照约定,汇达柠檬收购了该基地当年出产的2000多吨柠檬鲜果。

      2020年11月,该基地柠檬再次丰收2000多吨,同样被汇达柠檬全部收购。

      得益于此,该基地不愁销路,2019年、2020年柠檬鲜果销售收入均达到了800多万元。

      江基友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而南山村村民,则通过把土地流转给柠檬种植基地和在柠檬种植基地务工,实现收入大幅增长,成功脱贫。

      南山村5组村民陈选是成功脱贫的村民之一。他和老伴两人,一年下来在柠檬种植基地务工(套袋、采摘柠檬果等)的收入有15000元左右,土地流转收入近1000元。两项收入加起来,已远超过脱贫标准。

      从2015年起,渠县相继在安北、渠南和中滩等乡镇发展柠檬种植基地2万余亩,目前,这些柠檬种植基地已到丰收时候。“汇达柠檬到渠县建设加工厂,就地收购柠檬鲜果进行加工,既能降低收购柠檬鲜果的运输成本,也能带动渠县更多农户通过种植柠檬增收致富。”代晓强说。

      尝到汇达柠檬甜头的四川农户还有不少。

      四川安岳县人和镇三学村村民李光建是当地柠檬种植大户,拥有1000多亩的柠檬种植基地。但过去因柠檬鲜果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的时候好几块钱一斤,低的时候仅为几角钱一斤),他收入很不稳定。有时遭遇柠檬鲜果“烂市”,更是损失惨重。

      2019年,李光建慕名前往汇达柠檬,找到负责销售的代晓强寻求合作。经代晓强实地考察,汇达柠檬与李光建就柠檬鲜果销售达成了合作。

      从此,李光建愁容散去。2019年、2020年,其柠檬种植基地出产的1000余吨柠檬鲜果,均以不错的价格全部卖给了汇达柠檬。

      2020年,李光建还在当地收购了200万斤柠檬鲜果,转售给汇达柠檬。不仅如此,2019年,汇达柠檬还投资200万元入股,支持李光建在安岳县建了一个柠檬初加工厂。

      如今,李光建生意越做越大,2020年仅柠檬鲜果销售收入就有七八百万元,真正尝到了酸柠檬带来的甜头。

      “目前,汇达柠檬仅在四川安岳县、渠县、遂宁和重庆潼南,就已带动了5万余户农户通过种植柠檬或在柠檬种植基地务工实现增收或致富。这些农户,年户均增收在2万元以上。”代晓强说。

      “当前,汇达柠檬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柠檬产品已出口俄罗斯、菲律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汇达柠檬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川渝柠檬产业合作,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柠檬深加工基地,加快形成百亿级柠檬产业集群。”展望未来,代晓强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川渝汽配商携手技术攻关 新产品下半年实现量产

      ▲马雄 三年多了,川渝联手终于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受访者供图)

      日前,从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与四川富临精工共同推动的一个汽车变速箱重要电磁阀的技术自主化项目,已完成整车夏季、冬季标定与道路可靠性验证,生产线也全部完成建设,具备年产10万套的能力,将于今年实现电磁阀产品量产。

      “三年多了,川渝联手终于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青山工业副总经理马雄很是振奋,他已经记不清楚与富临精工的研发团队进行过多少次技术研讨,线上线下联系过多少次,只记得富临精工的研发人员只要一到青山来,就会跟青山的技术人员形影不离。

      马雄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近年来,青山工业全力推动汽车变速箱产品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作为一家四川的上市公司,富临精工在电磁阀技术上有较好的基础,本身也想进入汽车零部件配套领域,两家公司一拍即合。

      “此前,青山工业该款电磁阀为全进口。为了保证技术自主化的电磁阀产品品质能够达到甚至超过进口产品,青山工业与富临精工团队紧紧绑了在一起,从最开始的产品概念设计到细节设计,到电磁阀压力振摆、离合器填充一致性、换挡压力跟随等重大技术攻关,再到产品试制、搭载实验,富临精工都是全程参与。”

      马雄说,如今该款电磁阀试制产品已经完全达到了青山的采购标准,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实现量产。

      与富临精工的合作,是青山与四川上演汽车工业“协奏曲”中的一段。

      马雄介绍,青山工业目前对四川方面6家公司进行稳定采购,还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青山在自动变速器方面所需的300多个零部件,有七成以上都来自川渝地区,具体产品包括变速器箱体、差速器壳体、行星齿轮、同步器等。2020年上半年,青山工业在四川直接采购金额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4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使得两地产业合作进展加快,预计2022年以前我们采购金额还将翻倍。”马雄说,自主品牌要迈向高端制造,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短板,青山全力支持川渝两地配套企业,既是出于情谊,也是理性判断的结果。

      马雄说,在配套商的支持方面,青山在保障质量、成本和交付的前提下,始终对川渝企业保持稳定配套份额,且会随着配套质量的提升,同步提高配套份额;在货款支付方面,青山对配套企业绝不会差一分钱,也不会拖延支付时间,在配套商资金确实紧张的情况下,青山甚至可以提前付款。

      “去年,川渝两地配套商其实资金压力都比较大,去年以来青山提前付款的金额就达到2亿元左右,为配套商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缓解了经营困难和压力。”马雄说。

      而在研发方面,富临精工等配套商一开始没有足够的产品开发验证数据支持,青山工业更是毫不犹豫,将自身掌握的数据与富临精工共享,让富临精工的研发团队十分感动。

    川农与西大联手 两校专家共同治理面源污染

      ▲李启权 我们要做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推动成渝地区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我们花了近10年时间收集四川盆地土壤的基础资料,最近在忙着做整理和总结,其中还包括不少重庆的研究呢!”2020年12月29日,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教授李启权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李启权主要从事土壤质量与环境可持续等方面的研究,他带领团队收集了四川省183个县以及渝西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内的土壤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壤质量演变研究,从而揭示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下土壤质量演变特征及机理,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撑。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与重庆的高校院所产生了很多交流合作。而在他心目中,四川农业大学与西南大学本来就算是“姻亲”,经常都会有各种学术交流。

      就在一个多月前,教育部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组成员、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还做客四川农业大学,为该校资源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讲授了一堂专业教育课。“其实我们这里不少老师,还是在西南大学读的博士。前段时间又有西南大学的学生联系我,想在我们这里攻读博士!”

      2020年5月,四川农业大学与西南大学正式签署协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双方在国家战略中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作用,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高校合作范例的同时,促进两校“双一流”建设迈上更高台阶。这次正式“联姻”,让两校科技工作者之间加强合作更加“名正言顺”,关系也更加“亲密”。

      目前正在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油轮作集约化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也是由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等川渝两地高校院所联合实施的。

      “最近一年来,围绕项目的实施,我们的联络也更加频繁,不论是电话、视频会议还是面对面研讨,差不多每周都有交流。”李启权说,在这个项目中,他主要是开展面源污染识别方面的研究,即找出污染风险高的区域,然后项目团队的其他成员再针对高风险区域,采取相应的技术进行污染防控和治理。

      其实,不仅是两校之间更加“亲密”,他也明显感受到,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加快,不论是同学科的,还是不同学科的,川渝两地科技工作者的交流更加广泛。

      前不久,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在成都召开,为两地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作为参会者之一,让李启权感到激动的是,不仅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更是这一高规格的学术交流平台让他接触到更多两地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让我们碰撞出更多火花,希望通过加强合作,我们能做出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推动成渝地区学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川渝共养“一头猪” 做强生猪产业链

      ▲钟绍智 大数据中心是在与四川兄弟省市的合作建设中成长起来的 记者 颜安 摄\视觉重庆

      2020年12月24日,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四川(内江)分中心应用平台上,一张张深蓝色的背景图,一个个跳动的字符,透过一块块屏幕,生猪养殖统计、生猪价格趋势、生猪产品生产趋势、养殖户和屠宰场数量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些指数和信息,就像是生猪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一样,告诉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要不要补栏,要不要提前出栏,也提醒政府预警,及时做好应对之策。”荣昌区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主任钟绍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一年,大数据中心也是在与四川兄弟省市的合作建设中成长起来的。”

      2019年12月,钟绍智从荣昌区委组织部调到刚挂牌的大数据中心,几天后,中央就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构架,“共养‘一头猪’,做强生猪产业链,大数据中心从诞生之初起就带着这个光荣使命和任务。”钟绍智说。

      荣昌猪是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而四川的生猪养殖规模也排在全国前列,如何协同做强生猪产业?钟绍智陷入了思考。

      “数据,只有共享、流通起来才有价值,所以仅在荣昌建立大数据中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往周边布局。”基于这个想法,钟绍智与四川省内江市取得了联系。

      双方一拍即合,但怎么合作,这可让他们犯了难:是把内江的数据拿过来呢,还是把荣昌的数据拷过去呢?仅仅是数据的共享呢,还是能拓展到其他方面呢?

      经过几次讨论后,双方决定先从数据共享做起,逐步共建生猪产业数据收集、管理、应用新机制。

      2020年6月,生猪大数据中心首个分中心在内江正式运行,两地打通了平台数据,初步实现了技术共享、模式共享、数据共享。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几个月后,生猪大数据中心自贡分中心落地,泸州分中心也进入洽谈中……

      建立分中心之余,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川渝合作?

      “我们想的是,让两地的生猪产业融合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尺。”钟绍智说,川渝的生猪养殖规模加起来是全国最多的,如果能统一进行一些产业上的指导和安排,对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猪市场都有意义。因此双方决定,统一发布川渝生猪产业·能繁母猪存栏指数,用以指导生产,预警市场风险。

      “我们争取了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在两个部门获得了大量数据,从而为指数的发布奠定了基础。”她介绍,同时荣昌在我市范围内设置了20多个数据采集点,在四川范围内则设置了14个。采集点大多是养殖企业、屠宰企业、农贸市场,都是上规模的企业,监测他们的数据,就能对市场起到预测和警示的作用。

      当日,记者在大屏幕前看见指数已达到180.52,比年初上涨了70多点,显示出市场行情的良好态势,指数同时对生猪市场做出了预测:受春节消费刺激生猪价格小幅上扬,后期川渝生猪产业·能繁母猪存栏将进一步恢复,预计今年3-4月接近正常水平。

      “未来,我们还将联合四川兄弟省市,构建大数据服务与新养殖技术有机结合,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新体系,并在以大数据、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为引领的生猪肉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猪大数据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百姓提供更加安全健康食品。”钟绍智说。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