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仓变艺库!千件艺术作品赋能北碚柳荫美丽乡村建设
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李星婷)12月18日,“2020百校百村百艺: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展览与论坛在北碚柳荫镇艺术粮仓举行开幕式。
本次活动由市教委、北碚区、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共有包括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等国内外数十家高校带来上千件艺术作品参展,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美育发展。
▲北碚区柳荫镇艺术粮仓,市民正在观看展览。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将艺术创新的实验室建设在乡村等地
据了解,“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由四川美术学院在2019年发起。
“在艺术创作与人才培养方面,坚持顶天立地发展战略,顶天——强调创作对时代的引领作用;立地——充分发挥艺术对社会的滋养作用,发挥艺术对乡村美育、社区美育的浸润作用。”川美党委书记唐青阳在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川美一直秉持植根乡土、关注现实的办学传统,践行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师生把创作与论文写在中华大地上,将艺术创新的实验室建设在乡村、社区、商圈等地。
▲北碚柳荫艺库。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柳荫粮仓是一座位于北碚柳荫镇,修建于1956年的粮库,占地上万平方米。自去年起,北碚区和川美联手启动柳荫粮仓的艺术改造计划。川美建筑环艺、油画、版画、公共艺术等多个专业的上百名师生,共同参与到这项计划中。目前,柳荫粮仓已变身成为柳荫艺库。
今年行动计划展览的主展场就设置在北碚柳荫艺库,包括“艺术助力乡村国际案例展”等6个单元的展览。
▲柳荫艺库内部。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村民在观看展览。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柳荫艺术粮仓。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柳荫艺库启动中国乡村美育博物馆群建设
当天的开幕式上,中国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为柳荫艺术粮仓——四川美术学院艺术社会创新实验室授牌。柳荫粮仓建于上世纪50年代,因川美艺术力量的介入和改造而化身为“柳荫艺库”,此次行动计划,有数十家高校带来上千件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参展,还有院坝艺术节、篝火晚会、手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动的举行,让这里成为艺术的海洋。
“北碚区柳荫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北碚区柳荫镇乡村电影院”“北碚区青少年儿童美育基地”“重庆市美术家协会艺术创作基地”等均获授牌。这标志着,柳荫艺库启动作为中国乡村美育博物馆群建设的序章。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黄宗贤教授还主持了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乡建》(第一辑)的新书发布。黄宗贤表示,艺术乡村建设、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已成为川美人践行国家乡村振兴、加强社会美育战略精神最重要的行动实践,硕果累累。《中国艺术乡建》的出版发行,是这一行动计划获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的出版发行是近年来川美参与推动艺术乡建、乡村美育实践的结晶;凸显了川美人在艺术乡建、参与式艺术方面的理论建构意识和回应现实的理论勇气;为川美的学科建设注入了紧扣时代脉搏与社会需求的新的内涵与活力。”黄宗贤认为。
12月19日,本次活动还将举行相关学术论坛,在柳荫镇设立五个会场,聚焦艺术乡村与乡村美育主题,围绕“空间重塑:乡村建筑改造实践案例分享与讨论”“正在衍生:中国乡村公共艺术的实践与反思”“乡村美育:资源、方法与路径”“跨际对话:多方会谈与案例分享”“柔韧的变革:文化遗产与乡村美育的互动与探索”等五大主题,来自全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将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展开学术对话与讨论。
相关:
六大单元分布田间与地头
2020年“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的主题是“百校百村百艺”,强调艺术与乡村的交汇。本次行动计划包括展览和论坛等活动,展览主展场设置在北碚柳荫,分布在粮仓与院落,分布在田间与地头;分展场艺术活动则分别在上里、林州、婺源、南川等处举办。
主展场展演活动包括六大单元:第一单元,他山之玉——艺术助力乡村国际案例展,展出中国、亚洲、欧美60余个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案例,为新格局下中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与借鉴。
第二单元,在地生长——在地创作现场展。围绕柳荫粮仓、钢厂、麻柳河、王家湾、东升村等,呈现了丰富的在地性创作作品。
第三单元,多方参与——乡村美育研学展。重点展出了城乡统筹·馆校联动——北碚区中小幼20所学校的乡村美育成果,展出了全国30余所院校或机构艺术写生与乡村研学作品,展出了来自全国各地10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或作品。
第四单元,教学的实验——在地教学文献展。重点展出了川美以乡村为场域,开展的视觉设计、空间重塑、艺术创作、影像艺术、在地工坊等成果。
第五单元:传承赓续——柳荫粮仓常设展。设置了百年乡村建设与乡村美育厅、柳荫农耕文化遗产粮仓历史文化、水渠历史文化等专题展。
第六单元,院坝艺术节——柳荫乡村文艺汇演。内容为在乡村的汇演,打造柳荫新的文化节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