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北碚区金刀峡镇五马村一个农家院坝里来了不少画家,海拔近千米的山上寒风肆虐,73岁的农民龙德信家里家外却分外红火,老土房外面挂满了画家们刚刚写好的春联。这位从未学过美术却坚持11年作画的农民画痴龙德信,终于要去上美术培训班了,而重庆美术馆也接受了龙德信捐赠的《重庆家乡美》等两件作品,老人笑得合不拢嘴。
▲重庆美术馆接受了龙德信捐赠的《重庆家乡美》等两件作品。 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农民画痴有了公交卡和智能机
时间回溯到2011年,重庆日报记者得知北碚最偏远的五马村里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龙德信,虽在村民眼中有些“不务正业”,却画得一手好画,遂驱车前往他家采访。
▲龙德信正在为村民画寿画。 记者 熊明 摄
原来,受央视《夕阳红》栏目的影响,2009年起龙德信开始自学绘画。“每次画画颜料用完了,我就从这条路下山,再坐3.5元的火车到北碚去买,买最便宜的,一买就是一大堆,买一次颜料要花上大半天。”龙德信说。
前不久,他给当年采访过他的记者打来电话。“现在路修好了,去买颜料只要一个多小时,而且还可以刷公交卡。”他还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换了智能手机,有了微信,想把这些年来绘就的长卷捐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农村的变化。
于是,记者决定再去看望这位老人。
▲龙德信在展示他创作的绘画作品。 记者 熊明 摄 /视觉重庆
舍不得吃肉却舍得花800元裱画
走进龙德信的家,墙壁上挂满的画作以及墙角成堆的画卷,让这栋老房子散发出生机。老龙的床非常乱,床上堆满了画卷和药,连睡觉都要和画挤在一起。早年他因公伤残,左腿膝盖骨头碎成三截,一到天气变化就疼痛。
这个倔老头翻出他这些年来获得的奖状,虽然这些“宝贝”都用几层纸包裹好,但因为太潮湿也长了霉点,“有市里残疾人艺术大赛二等奖,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收藏证书……我还有作品送去了澳门展览呢!”老人如数家珍,兴奋地翻出近年来画的长卷一一给记者展开,长达10米的《美丽中国》实在太长,只好走到屋外展开,记者和隔壁村民一共四个人才拎了起来。
▲长达10米的《美丽中国》全部展开竟然龙德信家的老房子那么长。记者 熊明 摄 /视觉重庆
“这幅画我画了将近半年,装裱就花了800元。”可他平时连肉都不舍得吃,把子女给他的生活费全省下来买纸笔、买颜料。“上一次你们报道后,鼓励了我,也有不少人来帮助我。”这11年里,龙德信已经先后创作了600多幅作品,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记者去时看到他正在为村民创作寿画,对着照片用铅笔打底稿。来串门的龙德信侄孙女龙秋香告诉记者:“我幺公这个年纪了就应该做他喜欢的事,我是支持他的。我难得回村里一趟,每次回来他都要拉我进屋看他的画。不过,他几乎从不卖画,要么自己收着,要么就是画了送给村里的邻居。”过去一些村民们不理解的话,说了好多年,声音慢慢低了下去,消失了……
质朴的农民画破例被收藏
龙德信想捐画,到底捐到哪里合适呢?
从龙德信家回来后不久,记者和重庆美术馆的美术家们聊起了他的故事,大家立马对龙德信的痴迷经历有了兴趣,“一个生活在深山里的农民,愿意为作画付出一切,这本身就很令人感动。”重庆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邓建强说,“去他家,除了对他作品进行深入了解,更想知道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他进行帮扶。”11月27日,记者陪同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的画家们再次来到龙德信家。
经过再三挑选,重庆美术馆决定接受龙德信所绘的《重庆家乡美》和一幅抗疫作品捐赠,北碚区美术馆也破格收藏了《美丽中国》等两幅作品。邓建强说:“这些才是原生态的农民画,这些画的背后表现出以龙德信老人为代表的广大农民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真实、很质朴。”12月4日,重庆美术馆和北碚区美术馆的画家们再次来到龙德信家,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12月4日,重庆美术馆的画家来到龙德信家中,指导他画画。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龙老师,透视不要太明显,画长路时要有些遮挡……”重庆美术馆创作部主任蒋才操起手中的毛笔就开始修改,边改边讲绘画要领。“画面的节奏、主次、浓淡、统一都要讲究,题字也有讲究,要从上题下来……”邓建强还现场示范画了一只浓淡相宜的水墨老鼠。“还要调墨呀?我都舍不得,我一瓶墨汁要用几年哟。”龙德信有些心疼地说。不过,他再也不用担心这些了,重庆美术馆和北碚区美术馆给他带来了300张宣纸、近10盒墨汁、5盒颜料、几十本画册、几十张卡纸,还有他从来没用过的书画毛毡、上好的毛笔、镇纸等……够他画上好多年了。北碚区美术馆艺术总监莫负东告诉记者,条件成熟时,可以在公众号上给他办个网上农民画展。
▲龙德信和画家一起挥毫。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邓建强说,龙德信的故事折射出农民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美术馆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对他们进行艺术助力和帮扶,提高他的绘画水平,以点带面,增强农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部分。
受到龙德信事迹的启发,重庆日报与重庆美术馆筹办了重庆市农民及农村题材美术培训班,将于12月中旬在合川区美术馆开班,把散落在重庆各区县喜欢画画的农民组织起来集中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
自然,龙德信就是这个班的第一个学员,73岁的老学生终于有美术课上了。
(重庆日报记者 聂晶 黄琪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