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合川峡砚从沉寂到年销超百万元的故事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
    时间:2020-12-01 21:44:57 | 记者:赵迎昭 | 编辑:袁文蕙

      “晚上7点半就要直播了,还是有些激动。”12月1日下午,当重庆日报记者来到合川区文峰古街时,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首批重庆市级非遗“合川峡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近期获得“最美巴渝工匠提名”的易宗成,正在直播区布置合川峡砚作品,为晚上的“2020钓鱼城旅游文化节之云游古城”直播作准备。

      ▲12月1日,易宗成在工作室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 记者 赵迎昭 摄

      展台上的合川峡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形似南瓜、葫芦、书简,有的雕刻出钓鱼城护国门、竹叶、梅花等图案。“虽然今年遭遇疫情,但合川峡砚销售额比去年还要多,我们的销售额能超过100万元。”易宗成笑呵呵地说,“一方砚台能产生这么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几年前不敢想象的。”

      合川峡砚始于宋代,兴于明代,传承至今,是巴渝三大名砚之一。易宗成回忆,2013年他在文峰古街开店之后,连续8个月销售额为0。短短几年,合川峡砚是如何“逆袭”的呢?

    见证峡砚“风光”时刻

    600多方砚台迅速销售一空

      ▲易宗成的工作室。 记者 赵迎昭 摄

      走进易宗成的工作室,就是走进了一个砚台艺术博物馆。上千方砚台见证了他的成长和合川峡砚30余年的发展。

      易宗成今年52岁,上世纪80年代,他到原合川柳坪福利工艺美术厂打工,拜该厂工艺美术师易宗毅为师,学习峡砚雕刻技艺。“当时,工厂主要雕刻骨灰盒和砚台,产品远销日本,经济效益非常好。”易宗成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师傅月收入能达到400多元,那时猪肉一斤才几毛钱,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师傅收了70多个徒弟。”

      易宗成坦言,学习峡砚雕刻,就是为了“挣大钱”。“当时,师傅比较保守,我们学习大多靠自己摸索。”他说,上世纪80年代开采石材、雕刻砚台都靠手工,是一件苦力活。即便如此,易宗成还是逐渐爱上了这门技艺,“我觉得峡砚不是商品,而是艺术品,我梦想着创作出100方砚台,年老时可以大方展示出来。”

      靠着艰难摸索和练习,易宗成掌握了合川峡砚的雕刻门路,也依靠这门手艺过上了幸福生活。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月收入能达到六七百元,还在1995年买了售价2800元的长虹电视。

      直到2010年,合川峡砚还是畅销货。“我当时就职的公司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参展后,公司600多方砚台迅速销售一空。”易宗成说。

    “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从一度沉寂到年销超百万元

      ▲易宗成正在创作作品。 (受访者供图)

      2012年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合川峡砚在内的国内众多名砚,销售遭遇很大冲击。这时,合川峡砚的传承人大概只剩下10余人。收入骤减之后,易宗成还是决定坚持下去,“我实在舍不得这门手艺。”

      2013年初,易宗成在文峰古街租到门市展销合川峡砚。“开业之后连续8个月,门市一款峡砚都没销售出去。”他回忆,当时彭水县的朋友邀请他去雕刻墓碑,月收入1.2万元,“这个诱惑很大,但我思考了几天还是拒绝了。”

      很多亲朋不理解易宗成为何拒绝。“合川峡砚和夔砚、石柱金音石砚并称巴渝三大名砚,我不忍心让合川峡砚这门传统手工艺也失传。”让易宗成感到欣慰的是,2013年8月,合川一位市民一次性购买了7方砚台,价值2万余元。吸引这位市民购买的,是峡砚精致的手工雕刻和温润如玉的质感。

      如何才能把砚台做得更受藏家欢迎?易宗成意识到,“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此前很多工匠思想比较保守,几乎没有意识到峡砚的文化价值,生产的峡砚大多装饰繁缛,现代人已经不喜欢这种风格了。”

      2014年起,易宗成开始到全国各地,和端砚、歙砚等名砚的制砚大师交流学习。通过学习,他发现其他砚台石材颜色丰富,而合川峡砚是淡雅的黑灰色。于是,他开始在颜色上做文章,在为砚台上蜡后,他还会在砚台表面进行平刻,以此凸显砚台的立体感,“这样的作品很受藏家欢迎。”

      易宗成还拒绝数控雕刻,并在图案上下功夫,通过打、凿、刻、挖、钻等多种技法,合川名胜古迹等圆雕或浮雕图案成为作品点睛之笔,“图案追求少而精,更加注重艺术美感。”在工作室创作砚台时,不少游客会前来围观,这也提升了合川峡砚的知名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传统文化,合川峡砚的销售额逐年递增,今年能超过100万元。”易宗成说。

    让非遗活态传承

    期待峡砚成为更响亮的城市名片

      文峰古街一间120平方米的展厅内,200多方砚台讲述着易宗成和徒弟传承合川峡砚文化的故事。“再过一些天,这座砚雕艺术馆就要开馆了。”易宗成说,艺术馆开放后,观众能前来欣赏他数十年来收藏,以及他和徒弟创作的砚台,还能体验雕刻砚台。

      ▲易宗成在指导徒弟。 (受访者供图)

      说起徒弟,易宗成非常自豪,“2013年至今,我收了13个徒弟。”徒弟中,有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信息学院等高校的学生,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市民。“今年8月,川美油画系一位大二女生拜我为师,这个苗子非常不错。”易宗成说,很多人喜欢这项非遗,不再是单纯地为了生计,更是被其文化底蕴所折服,想通过学习增长技艺、提升文化修养。

      43岁的合川市民张毅自幼喜好艺术,在兰州出差时,他喜欢上了洮砚艺术。回到家乡后,得知易宗成免费收徒,他踊跃报了名。“非遗传承迫在眉睫,希望有更多人爱上这门手工艺,把合川峡砚更好地传承下去。”他说。

      除了收徒外,易宗成还到学校授课,让青少年感受到古老非遗的活力。通过“双晒”活动,合川峡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希望合川峡砚名气更大,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说这话时,易宗成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