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白麟 杨骏 见习记者 王天翊 实习生 张凌漪)从工厂到田间,再到城市运转中的每个点滴,前沿科技如何提升经济发展质效,并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重庆日报记者在本届智博会线上展厅看到,无数智能化因子,正在为各大产业领域赋能。
农业
智能蔬菜种植机打造“家庭农场”
云台摄像机缓缓调整角度,画面中的山坡上出现一团烟雾,不到10秒,“森林卫士”便发出“嗡—嗡—嗡”的警报声。
这是重庆市海普软件产业有限公司展出的“森林卫士”智能化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依托遥感技术、热成像技术、边缘识别技术等科技手段,一台云台摄像机就可以“看护”半径约30公里的林区。
记者看到,智博会线上展厅里,关于种养殖、林业等领域的智能化技术还有很多。在国农(重庆)生猪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展台,生猪智慧养殖大屏上,猪群数量、生猪站立或躺卧形态、进食和饮水情况、猪圈环境指标等数据一目了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建模分析,可帮助养殖户优化饲料投放方式,提高对生猪生长环境的控制能力和疫病应对能力,同时降低饲养成本,实现养殖利润最大化。
在城市里如何享受种植的乐趣?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展示的五层田家庭智能蔬菜种植机,为市民打造了洁净健康的“家庭农场”。记者看到,这款种植机高约1.7米,占地仅0.3平方米。采用无土栽培,最下层育种,上面四层整齐生长着生菜、上海青、薄荷等植物。
据了解,该种植机可种植蔬菜、花卉、药材等四大类70余种植物,其智能光照系统、智能循环系统和科学配制的营养液打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使种植过程更可控,也让人们吃得更营养、更健康。
哈尔滨工业大学则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一条高科技路径。其展示的面向黑龙江寒带作物的智能物联网系统中,依托基于图像处理的叶龄诊断技术、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病虫害诊断技术等关键技术手段,通过物联网终端采集作物数据,建立生长环境、地壤、生长性状、病虫害等生长全要素,与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数据间的关联,从而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方法。
工业
设备异响位置一照全看到
在嘈杂的工业生产环境中,如何分辨设备故障发生时的一点点异响,并定位异响的准确位置?科大讯飞展示的一款手持声学照相机就能做到。
据了解,该工业听诊系统基于声音事件定位和检测技术,可以通过精确的声音捕捉和智能算法,持续监测电力设备、水泵等重要工业设施,从纷扰的杂音中分析出故障声音。依托该系统,科大讯飞开发了声学照相机,只要对着设备一照,哪个位置有异响,便一览无余。
长安汽车则展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项革新技术——智能换电。只要电动汽车驶入智能换电站,举升机将汽车抬高后,汽车下方的机器人卸下电池,另一台机器人送来新电池,“咔”一声安装到车辆底盘里,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
据了解,智能电站换电速度是一般换电站的数倍,单个通道每天能实现换电960次。该智能电站能够适应匹配目前国内的多个主流汽车品牌。
在设备、零部件和产品上,印一个小小的二维码“身份证”,通过扫码设备,可以查到关于这个“身份证”主人的一切。这是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
据了解,这项智能应用可以解决人工对设备加工参数进行比对、录入和调试时,存在低效和出错问题。依靠扫描二维码“身份证”,系统就可自动获取相应加工参数,从而实现了产品标识化和设备加工定制化。
服务业
无人机跨越千里送快递
除了工业农业,线上智博会展示的智能化技术和产品,也助推服务业不断更新迭代。
提到商用无人机,绝大部分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四旋翼的“小家伙”嗡嗡飞舞的样子。而重庆丰鸟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线上展台上展示的FH98无人运输机,却刷新了这一认识。这是一架采用双翼设计的飞机,造型看起来有些复古,但其内核却是绝对的智能化。
据介绍,该无人机最大业务载荷达1.5吨,航程达1200公里,起飞与着陆距离只有150米,用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航空网络覆盖,可实现36小时快递通达全国。近日,该机的首架交付机已首飞成功,很可能成为全球首款量产无人运输机。
校园食品安全,备受家长们关注。线上,一家公司展示了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智慧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主管部门和家长可追溯食材来源、实时查看AI后厨监控、实时查询校长陪餐,并能查询添加剂使用情况等,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智能医学方面,成都金盘电子科大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展示了一项黑科技:脊柱微创智能手术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将穿刺针精确引导到病灶处,精度达到0.2mm,并将穿刺时间从1-2个小时减少到1-2分钟,放射次数从最多70次减少到2-3次,这一技术大大减少了手术风险以及放射线对患者、医生身体的伤害。
“黑科技”一:
远隔千里也能遥控开车
在礼嘉智慧公园的“智慧名城”馆内,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坐在一辆汽车造型的设备上,看着面前的大屏幕,以第一人称视角,操控一辆远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里的汽车。他往左打方向盘,汽车就往左开;他踩刹车,汽车便减速。
记者看到,大屏幕不仅模拟了真实驾驶的实际视角,还显示了车速、党委、转速等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帮助驾驶员更加精准地控制远方的汽车。
该技术利用5G实时传输,将汽车视角、操控等元素传输到模拟驾驶设备上,再操控这一设备,实现远程操作。只要有网络,哪怕远隔千里,也能遥控汽车。
据了解,远程驾驶技术短期内不会运用在民用交通上,而是会率先落地于矿区、火灾等危险场景,减少人员伤亡等风险。
“黑科技”二:
像手机一样薄的电视机
电视机能有多薄?智博会上给出的答案是——跟手机差不多。
在智能制造馆,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一台“超薄壁纸电视机”。其厚度仅有6.9毫米,与人们日常用的手机厚度差不多。
“我们根据市场调查,发现人们更青睐超薄的显示产品,无论是电脑显示器,还是电视。”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基于这一原因,他们研发了这块超薄壁纸电视机。
同时,该公司还采用了自主研发的高色彩饱和度技术,能够让液晶面板显示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实现几乎贴近真实生活的画质。
“黑科技”三:
像叫网约车一样坐公交
滴滴线上展台展示的“需求响应式”公交系统,不受固定路线、固定班次的限制,由公交车运营单位的后台接受多个乘客发出的乘坐需求,临时计算路线和停靠站点,然后按乘客需求派遣车辆接送乘客至目的地。
该技术能够为乘客提供符合个性化的路线与时刻规划,与人们更为熟悉的网约车、顺风车等服务相比,“需求响应式”公交的花费更少。
目前,该系统已在青岛、西安、昆明、大理、南通等多个城市落地应用,服务用户超过1万人。
“黑科技”四:
新技术让电子签名“纤毫毕现”
电子签名,如何能像纸质签名一样显示出用笔力道和笔画细节?
西南政法大学线上展区展示的i-Signing 企业级智能签署平台,署电子文档时,可以完整采集签署人书写过程中的笔画、笔序、笔压、笔速、时间等多维生物特征,形成签字数据包,运行该数据包,可完整还原签名从落笔开始到签署完成并起笔的全过程。
据了解,在该平台通过多次签名后,可以形成每个人的签字样本模型。再次签署时,原笔迹电子签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AI算法就可以识别是否本人笔迹,以确保签名数据不可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