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智慧农业高峰论坛举行
建设数字乡村,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赋能
作为2020线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9月15日,以“大数据智能化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赋能”为主题的“2020智慧农业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相关政府领导、行业专家学者、行业机构、知名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展示智慧农业技术前沿,分享智慧农业成功经验,探讨智慧农业发展方向,描绘智慧农业发展蓝图,共商智慧农业助推乡村振兴途径。
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手段。”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在主题演讲中称,“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数据资源分散、创新能力不足、产业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逐渐凸显。“下一步要面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数字化转型。”
唐珂建议,要以关系国计民生及优势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以产业为主线,推动行政管理为主线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全产业链条的数据采集体系。
华为公司数字政府业务部副总裁任劲在演讲时认为, 数字农业的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从政府角度讲,产业转型打造农业产业链、消除信息孤岛、进行精准决策都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从农企和农民的角度讲,精准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也需要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浪潮集团副总裁质量码事业部总经理商广勇称,在金融服务方面,所有农户数字化的数据、运营数据、从种植、生产到加工环节,可以反映目前的运行状态,通过这些数据提供金融信息,可以解决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贷款难、融资难的共有问题。
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
“没有数据何谈大数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在演讲时称,农业是数字资源最丰富的行业,农民对数字技术的需求最为迫切,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最大,“我的观点是省级和国家要建大数据中心。”
王小兵讲,在这个平台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统一标准,统一接口。同时要特别注重数字技术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可能未来的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或者是智能农业的突破口就在于农机的智能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按照环境不可控性、环境可控、加工、智能信息服务把智慧农业分成四个类型:即大田智慧农业、设施智慧农业、智能加工车间、智能信息服务。
赵春江坦言,过去搞信息服务,由于缺乏数据,有时解决不了农民关心的问题。他说,大数据跨区域、跨平台、跨领域的数据采集系统,为积累大数据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信息服务也才能做好、做大、做强,也就可以逐渐提高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长期从事数字信息描述与组织研究。孙坦说,他们就围绕着数据资源建设、核心技术能力开发以及应用产品的开发链条,重点聚集如何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替代、如何增加农业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已经构建了全生命周期、多品类数据集合构建机制,“比如说苹果,从芽、花、幼果、成熟果,我们就进行了全方位的数据采集。”
建设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
中国农科院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在演讲中认为,数字乡村有基础设施数字化、产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等四方面的内容,将显著提升乡村发展水平,成为乡村振兴的最有效途径。
“数字乡村是未来中国农村最深刻的变革,但任重道远。”许世卫称,数字乡村建设在顶层设计、资源统筹方面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在人才队伍、条件建设方面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完成,特别是在思想意识、体制机制等方面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阿里巴巴副总裁林涛则介绍了春雷计划涉及农业的内容,一是打通供应链,从采、运、供、销各个环节节省成本,推动数字化的改造升级;二是培育农业的电商能力,通过阿里巴巴强大的电商能力使农产品快速运出来;三是打造地域农产品品牌;四是爱心助农快速响应机制,帮助积压农产品快速运出来,解决农民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