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放下柴刀“种”风景 ——金佛山下窑湾村村民乐享“生态饭”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0-07-28 08:04:33 | 记者:颜安 | 编辑:柏云辉

      渝南黔北多奇景。雄奇秀丽的金佛山在南川境内蜿蜒曲折,窑湾村就隐藏在这崇山峻岭之中。

    1.jpg

      ▲窑湾村美景。通讯员 甘昊旻 摄/视觉重庆

      7月22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海拔千米之上的南川区三泉镇窑湾村,一到村口,农家乐“朱家大院”便映入眼帘。

      “快来,快来,屋里请!”农家乐主人朱阳书热情好客,刚一落座,一杯山泉水冲泡的清茶就端了上来。

      “老朱,生意咋样?”

      “前段时间受疫情影响,不太好。这段时间缓过劲儿来了,尤其节假日,房间都订满了。”

      “当初怎么想到开农家乐?”

      “穷日子过怕了。自打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就甩掉了穷帽子,日子越过越红火。”朱阳书啜了口茶,打开了话匣子。

      山村盼出路

      风景如何变“钱景”

      窑湾村山清水秀,这片山水有朱阳书儿时的记忆,但曾经也满是现实的无奈。

      “林地多田土少,过去日子过得不行。”朱阳书说起当年直叹气,全家只有寥寥几亩地,一年种一季玉米,一亩地只有四五百斤玉米。

      土地的产出不行,人地矛盾却越来越突出。

      “有砍柴的,有砍树的,甚至还有放火烧山的。”朱阳书当过4届12年的村主任,这些现象他见过好多回、劝过好多回,却还是屡禁不止,“最严重还有偷树去卖的,一棵树能卖二三十块钱,当然了,这是违法行为,村里有人被抓了现行,关了几年。”

      种地不行,就只能出去打工。合村并社后,朱阳书没继续当村主任。2005年,已经快40岁的他选择到外面闯荡。可他一没技术,二没文化,外出务工收入低、开销也大,打工并不如意。

      多年来,窑湾村守着好山水,却过着穷日子。村副主任张孝平向记者透了家底:精准识别时,全村521户人家,建卡贫困户就有54户,贫困发生率超过10%,是南川40个市级贫困村之一。

      而离窑湾村不远的三泉镇观音村、马嘴村,几乎相似的山水,光景却大不一样。前些年,靠着乡村旅游,观音村和马嘴村名声大噪,绿水青山成了“绿色银行”。

      窑湾人在思考,大家山山水水差不多,为何人家就走到了前头?

      “咱坡坡地里种一年,不如别人农家乐开一天!”

      “不能再开山种田、上山砍树了,得换个干法。”

      “关键咱们这里交通不方便,得想法儿打通通村路。”

      在外闯过的朱阳书觉得,窑湾村缺的不只是条柏油路,更需要一条脱贫路——把山山水水利用起来,让山里的风景变“钱景”。

      政策及时雨

      村民开农家乐卖风景

      盼啥来啥。脱贫攻坚开始后,窑湾村的前景豁然开朗。

      2016年,一条长达7公里,宽6.5米的村道修通了。这条村道按照旅游公路的标准修建,全程沥青路面,绝对算得上通村公路中的“奢侈品”。

      窑湾是金佛山北坡唯一拥有水源的村,辖区内有两座水库。同时,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12000亩。此外,窑湾村土壤富硒少镉,在全市范围内也属优质土壤,适合发展优质稻米等多种农副产业。

      “路通了,乡村旅游就有指望了!”朱阳书看到了希望。邻居陈维容开了几年的农家乐生意不错,更是让他信心倍增。

      因大儿子有残疾,陈维容无法外出务工,但家乡的山山水水给了她生财之道。“那时候,有些人来驴行、转山或乘凉,找不到吃饭的地方,经常在我屋头搭伙食。”她说,2013年,我瞅准时机,开起了老房子农家乐,成为了窑湾村第一个吃上旅游饭的人。

      得知家乡修路的消息后,朱阳书回到了村里,准备开办农家乐,大干一场。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项项好政策落地生根:改造房屋,装修农家乐,政府给了3万元补贴;不懂接待礼仪,不知怎样迎合城里人的口味,政府有免费培训;办农家乐需要的各种手续,一律免费……

      2016年,利用政策资金,朱阳书和兄弟朱阳学各自对房屋进行了改造,联合开起了农家乐,取名“朱家大院”。

      刚干旅游两眼一抹黑,除继续参加免费培训外,朱阳书一有空就跑到陈维容家取经,农家乐生意渐渐走上正轨。

      好生态也能富口袋,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甜头。村民们约定,严禁开荒种田,不再上山砍树,放下柴刀“种”风景。

      守护好生态

      大家一起富口袋

      有了好收成,更要把这良好的生态保护好。

      陈维容说,随着农家乐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夏季的3个月,车都停不下了,财源虽然滚滚,但污染也随之加重。废水、白色垃圾开始在山野间显现身影。

      “没了绿水青山,哪能有金山银山?”吃上旅游饭的窑湾村又思考起了新问题。

      脱贫攻坚的成果要巩固,如何让老乡们端稳这来之不易的生态饭,成了窑湾村第一书记李莽的大事。

      “改厕、改水,改厨,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多放置垃圾桶,让大家养成不随手乱扔的习惯。”他说。

      窑湾村还特别对鸡鸭猪的养殖数量做了限制:譬如说,猪不能超过20头,鸡鸭不能超过600只。而且,只能圈起来,不准散养。

      “我们还打算成立一个农家乐协会,评定星级,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价格体系。”李莽说,村里还将成立一个公众号,对农家乐和村里的优质稻、土鸡土鸭等进行统一的包装和营销,以期慢慢形成品牌。

      此外,要适当控制农家乐的数量,推动其提质增效。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窑湾村咬定生态扶贫,已建起32家农家乐,每户年均增收超过3万元。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就连54户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也超过了1.1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印证。

      如今,第一个“吃螃蟹”的陈维容又有了新打算,要找专门的设计单位,把自己的农家乐提档升级改造成乡村民宿,下一步开发山林特色精品房,“我算是认准了,这碗‘生态饭’才是长久饭!”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