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重庆|
  • 时事|
  • 两江观察|
  • 经济|
  • 理论头条|
  • 文旅|
  • 区县|
  • 专题|
  • APP下载|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在渝全国人大代表刘家奇——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0-05-17 06:45:08 | 记者:记者 颜若雯 | 编辑:柏云辉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人大代表、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比往常更忙了。这两天,他正忙着带领村民抢摘枇杷。

      按照“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的“六子”致富思路,经过多年努力,如今的睦和村已经实现了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的经果林特色产业。去年,睦和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600元。

      产业发展起来、村民收入提升之后,刘家奇开始更多关注起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

      去年全国两会上,刘家奇提出了《关于加大保护长江母亲河力度的建议》——在地处三峡库区的涪陵,当地群众都习惯性将库区160米到175米之间的“消落带”土地用于栽种玉米。待玉米成熟收获时,库区老百姓只收玉米,不采割玉米秸秆,让玉米秸秆自然枯烂。蓄水175米时,三峡库区沿岸的玉米秸秆自然就变成了污染库区水质的污染源和漂浮物。同时,在栽种玉米期间施用的化肥和农药通过土壤渗入长江,又变成新的库区水质污染源。

      从北京回来后,刘家奇在睦和村成立了保护长江母亲河的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从正面引导和教育村民不在长江库区175米水位线以下的“消落带”种植玉米及其它蔬菜等农作物。“如今,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村民们都知道不要去‘消落带’种玉米,也知道不要把垃圾扔在‘消落带’上了。”刘家奇感到很欣慰。

      今年,刘家奇还将继续关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房前屋后乱建,柴草乱堆乱放,垃圾乱扔乱倒,这是农村一些地方的真实写照。”刘家奇说,有一次他在给村民作思想工作时,就有村民理直气壮地说:“柴草怎么堆,鸡怎么养,那都是几十年形成的习惯,我改不了!”

      刘家奇认为,“群众参与度不高、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既是睦和村遇到的难题,也是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共性问题。目前,睦和村做了一些探索,正通过评比挂牌的方式来增强群众的自觉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刘家奇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会继续呼吁切实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宜游,让美丽乡村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日报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17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渝ICP备17015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