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溪村大变样 努力奋斗奔小康
华溪村村民正在查看中蜂筑巢情况。记者 龙帆 摄
秀丽的青山间,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顺着山势蜿蜒而下,精致的登山栈道顺水而建。岸边,9栋造型别致的农家乐掩映在林荫中,其间,艺术广场、荷塘、花草、树木等景观已然成形。
这里是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的偏岩坝,村里打造的土家风情田园综合体,即将开业。
“一年前,偏岩坝给人的印象可谓大相径庭。”华溪村驻村第一书记汪云友告诉记者,原来这里土地贫瘠,交通不便,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零乱的居民房无人居住,杂草丛生,了无生机。去年,华溪村开始挖掘偏岩坝优良的自然环境资源,借助融创集团对偏岩坝民居院落整体环境进行提升,同时由市工商联餐饮商会结对帮扶整体打造农家乐。
汪云友说,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华溪村乡亲感恩奋进,这一年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去年底,随着剩余的8户19人脱贫摘帽,目前全村85户307个贫困人口已全部“销号”。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8年增加了1400元,达到1.4万余元。
人心之变
感恩奔跑,内生动力增强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要落实好,乡亲们要一起奋斗,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总书记在华溪村考察时的谆谆嘱托,汪云友每个字都入脑入心。
“这一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乡亲们精气神的变化。扶贫先扶志,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信心十足。‘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汪云友告诉记者。
华溪村先锋组村民谭文质创业失败返乡后,心灰意冷,无所事事,两口子身体很好,却因没有住房成为贫困户。
“谭文质致贫的深层次原因其实是内生动力不足,丧失信心。”为了将谭文质的志气“扶”起来,汪云友经常上门,鼓励他发挥特长,寻找致富门道。
去年,华溪村将集体流转土地种植的黄精,返包给村民管护。让村民可持续增收。谭文质看到了希望,思想开始转变,“现在政策这么好,如果我还不努力,啷个都说不过去。”
管护黄精、套种木瓜、工地务工……谭文质去年打零工挣了5850元,黄精基地返包收入9700元,妻子在建筑工地务工挣了2.7万元,顺利脱贫。全家还搬进了居民安置点,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去年9月,这位曾因争当贫困户而让大家摇脑壳的人,被480多位村民选为村民小组长。自家生活的巨大变化,让谭文质充满感恩之情,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准备递交入党申请书,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
因病致贫的张剑峰这一年是双喜临门,增收脱贫,准备办喜事“脱单”。去年在华溪村的院坝会上,张剑峰聆听了总书记对乡亲们的深情嘱托,感到浑身是劲,“只要够勤快,靠现在的政策,我绝对有信心打翻身仗。”
张剑峰去年养的鸡,春节前就卖了40多只,赚了5000多元,加上村里公益岗位——护林员的工资收入、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分红,2019年,他摘掉了贫困帽。“我今年准备再养30桶中蜂、100只鸡,多存点钱,娃儿上大学用!”单身多年的张剑峰也因为勤快肯干,被邻村的一位妇女看上了,愿意和他过日子。
“现在,村里有多种产业,有公益岗位,有文旅项目,只要自己勤快肯干,不愁没有好的收入。”汪云友告诉记者,现在村民们是争先恐后奔小康,形成了一幅你追我赶,不甘人后的“群跑图”。
产业之变
选准产业,实施返包机制
总书记去年看到村里的土地上套种了几种中药材,详细询问村支书王祥生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及贫困村民增收情况。“总书记对我们的中药材黄精很感兴趣,询问起了用途、价格和销路,叮嘱我们一定要把中药材产业真正做成脱贫致富产业。现在,我们可以高兴地向总书记汇报,华溪村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喜人。”王祥生告诉记者。
村里将中蜂、中药材和特色果树作为主要的特色产业,围绕中蜂产业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对全村1000多亩可利用耕地进行了整体流转。
春季花开,走在华溪村,到处都是嗡嗡作响的蜜蜂在采蜜。目前,华溪村已有1200多群蜜蜂。
为培植蜜源,华溪村种植了脆李、脆桃、吴茱萸、木瓜等一批经果和中药材,既能开花成为蜜源、又有经济价值,还能为将来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村里还建起了蜂蜜扶贫加工车间,与龙头企业一起合作加工销售蜂蜜产品,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入。
贫困户谭文祥趁势大力发展中蜂养殖,去年养殖中蜂近60桶,年收入五万余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华溪村在经果林下套种了产量高、价格稳定、抗风险能力强的中药材黄精。王祥生算了一笔账:黄精种植3—4年后可上市,一亩地能产3000公斤左右,按去年的行情16元/公斤,一亩地就能收入四五万元。即使除去成本,还能有约两万元的收入。现在,全村已发展黄精520亩。
同时,华溪村还实施返包机制,将220亩黄精返包给村民管护。参与返包的村民,一亩地管护每年有保底收入,黄精卖出后,村里还会再拿出20%的收益分红。“以保守亩产3000公斤、10元/公斤来算,村民返包5亩黄精3年后就能拿到3万元分红。”王祥生说。
目前,华溪村发展了脆桃269亩、脆李83亩、吴茱萸213亩、木瓜315亩、莼菜35亩、莲藕40亩。2019年,华溪村的蜂蜜、香米等农产品销售收入就达到220万元。
村容之变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位于先锋组的偏岩坝,是华溪村一处难得的平坝,这里背靠缺门山,溪水从坝前流淌而过。院落里一共住着12户43人,村民多外出务工,在家的老人无心收拾房屋,坝子一度脏乱差,了无生机。
“偏岩坝依山傍水,明明是个好地方,却养在深闺无人识。”汪云友说。去年,总书记考察华溪村后,村里的乡村旅游开始起步,仅国庆小长假,村里就来了两三千人。于是,华溪村开始挖掘偏岩坝田园风光和传统土家民俗文化,借助融创集团对偏岩坝院落整体环境进行提升,美化每家每户的庭院,栽种绿植和花草,使森林、山地和荷花田浑然一体,打造集游、购、娱、吃、住、行为一体的土家田园综合体。同时,又引入重庆市工商联餐饮商会的9家餐饮龙头企业,通过培养经营理念、帮助设计店招店牌、开展餐饮培训等方式,“一对一”帮扶偏岩坝9户人家发展农家乐。
记者走进村民罗洪梅的家里。她和儿子马力正在收拾房间,为开业做准备。罗洪梅一家四口,除女儿读高二外,夫妻俩和大儿子都在外务工。去年,村里乡村旅游开始起步,村里动员大家返乡开农家乐,罗洪梅便第一个报名,并动员在贵州打工的儿子马力返乡。
罗洪梅的农家乐由鲜龙井火锅对口帮扶。鲜龙井公司不仅为她家提供了餐桌、餐椅、冰柜等设施,还邀请马力去主城培训厨艺和开农家乐的技术规范等。马力说,以前在外打工从来没想过在家门口还能当老板,现在条件这么好,他对创业充满信心。
就这样,华溪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盘活了村里的溪流、山峰、土家山寨、古树、古桥等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产业从“一产支撑”到“接二连三”,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19年,华溪村一共发展了18家农家乐,刚刚起步的旅游业就创收50余万元。今年,王祥生估计全村旅游收入将达到100万元。
数据变化》》
去年,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3500元,全村85户307个贫困人口全部“销号”
2019年华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8年增加了1400元,达到14000余元
1 “两不愁三保障”
村里通过提供43个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为51户缺劳力、残疾等家庭申报低保兜底
脱贫户大病医保报销率达90%
去年全村完善房屋修缮加固及人居环境整治156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9户、D级危房改造9户
2 产业发展
实施森林赎买2000亩
发展“蜜蜂人家”“森林人家”18家,旅游创收50余万元,带动37户贫困户增收
全村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220万元,农户分红18.2万元
全村发展中蜂产业1200多群(其中村集体经济组织426群)、脆桃产业269亩、脆李产业83亩、吴茱萸产业182.76亩、木瓜产业315亩、黄精520亩、莼菜35亩
3 基础设施建设
去年全村油化村公路9.4公里,建设人行便道10.8公里,旅游步道12.1公里
资料来源: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