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璧山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疫线”娘子军的靓丽风景
2月27日从璧山区妇幼保健院获悉,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该院儿保科“娘子军”义无反顾,毅然奔赴战“疫”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屏障。
卡点排查,疫情防控的“守门员”
“马家桥交通卡点是璧山区的北大门,对于疫情防控非常重要,守住北大门就是守住了第一道安全防线。”儿保科主任张颖话音未落,护士长江漫漫立即回应道:“我去。我是护士长,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面前,我应该挺身而出,带好这个头。”
马家桥交通卡点过往的车辆非常多,需要每天对南来北往的车辆进行风险排查,询问行车轨迹,进行信息登,测查驾乘人员的体温,进行健康宣传等,工作量非常大,也十分的繁琐。
江漫漫24小时坚守岗位,对每一辆出入境车辆和每一位驾乘人员进行检测登记,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医护人员在马家桥交通卡点对车辆排查
“在交通卡点工作,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防护镜和手套,行动非常不方便,而且每天一个动作要重复无数次,一天工作下来手臂都抬不起来。其中,最大的难题是上厕所,所以在工作中我们都尽量不喝水。”江漫漫说。
预检分诊,疫情防控的“预警员”
为了有效地将病毒拒之门外,璧山区妇幼保健院在医院大门口设置了预检分诊区域,24小时不间断值守。接到紧急调派人员命令后,儿保科医护人员纷纷请战。
2003年非典时,李思雨、汪阳、蔡洁曾经还是一群被保护的孩子,如今他们却毅然投入战斗,坚守“疫线”。
“大家离远一点,保持一米以上的间距。”医院预检分诊区域,工作人员时不时就要提醒一次,面对来来往往的人群,他们始终保持一个站姿、一个动作,认真对待每一位进入者体温监测和咨询服务。
测体温、信息登记、开锁引路……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常态。
当被问及“害怕吗?”他们铿锵有力的回答显现出坚定的决心:“为生命加油,我无所畏惧。”
▲医护人员在医院大门口预检分诊处开展检测工作
发热门诊,疫情防控的“排查员”
发热门诊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道关卡,也是鼻咽拭子的采集点。为确保患儿的随时采集,避免出现漏诊现象,要实行24小时值守。张颖在安排人员的时候考虑到医生张宏和熊晏正值哺乳期,准备不安排两人,两人却说:“我们是医务工作者,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困难我们能克服,孩子可以喂奶粉,但我不能不坚守岗位,不履行我们的职责……”
鼻咽拭子采集因需与患者零接触,患者口鼻腔面对医护人员呼吸、张口哈气,气道中的飞沫对采集者来说有着巨大的风险,所以进行鼻咽拭子采集时必须要穿戴防护服、双层口罩、眼罩以及面屏等,为了节省防护服,他们一个班就一直呆在发热门诊室不出来,尽量不吃东西、不喝水、不上厕所……
▲医护人员在发热门诊坚守
自设立发热门诊以来,张颖亲自带领6名医护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为防止感染,他们都自行隔离,没有回过家。
留观病区,疫情防控的“观察员”
“主任,让我去,我儿科毕业,规培3年,我行!”
“我没有小孩,如有需要请安排我。”
……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璧山区妇幼保健院一日间建立起儿童新冠肺炎留观病区,设施设备已全部到位,当派遣医护人员入驻时,科室王洪莲、任红瑾、陈华梅、聂芯仪四名医生纷纷请命。
▲任红瑾医生在请战书上签字盖章
儿童留观病区的工作除日常鼻咽拭子采集外,还要负责留观患儿的住院管理。作为抗疫一线战场,这里是最容易发生交叉传染情况的地方,无论是就医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面临着较大感染风险。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他们采取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交替进行,由于穿着防护服行动不便,工作量又大,他们的衣服经常是湿了干,干了又湿。
为收治患儿,耽误吃饭和休息的时间也是常事……他们却笑笑说:“在抗疫面前,这些都是‘小事’,孩子能早点康复,家长能早点放心,才是我们心心念念的大事。孩子们出院时的一个挥手,家长们的一句谢谢,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文/何元庆 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