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个案例获奖!重庆首届家校社共育典范案例展选结果出炉
为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深入开展,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一年来重庆家校社共育成果,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重庆日报开展的首届家校社共育典范案例展选,日前正式公布获奖结果,全市共有64个案例获奖。
据了解,本次活动于2022年10月份启动,历经一个月时间的报名征集,渝中、南岸、巴南、北碚、两江新区、万州、开州等30个区县近20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踊跃参与,共收到237个特色鲜明的一线家校社共育案例,展现出新时代重庆家校社生机勃勃的协同育人风貌。
本次展选坚持“高站位引领,高规格展选,高标准推介”原则,主要围绕“创新”“引领”等关键词,在全市范围内主要对学校层面进行家校社共育案例的报名征集和遴选,旨在充分发挥典范案例及其学校的创新引领作用,让全社会更多看到重庆家校社共育“典范的力量”。
本次展选的案例评审环节,是在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的背景下进行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指出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三方紧密联动,协同发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述意见和要求,也成为专家评审团队此次评选推优的重要依据。
榜样引领,典范赋能。本次展选奖项设置分别从“成果”“特色”“基层创新”三个维度进行。经过网络展选环节及本市专家的仔细遴选,共有人和街小学、中华路小学等31个案例获得“成果奖”, 重庆外国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小学等23个案例获得“特色奖”, 武隆中学、万州区红光经开小学等10个案例获得“基层创新奖”。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还得到了教育部关工委《心系下一代》工作刊的高度关注。而这些典范案例中的亮点、特色点、作用点,将会被进一步提炼、完善,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成果分享、经验推广、总结再提高;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