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2022年度“最美巴渝工匠”巡礼⑩│谭大庆:逐梦前行,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

重庆日报全媒体 2022-12-20 16:29

他是工匠,用技能铸造成才之路;他也是老师,用品德照亮万千人生。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20年,谭大庆完成了从工匠到工匠之师的蜕变。

走在技能大道上,谭大庆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始终追逐着心中的技术梦、人才梦、强国梦,将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卓越的执着、钻研创新的匠心传递下去,带领着新一代青年技术人才,奋力前行在建设制造强国的新征程中。

▲谭大庆

技术梦——

热爱是练好技术的前提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那些或翱翔于天际、或潜游于深海的机械造物,都离不开小零件。

谭大庆的工作就是这些机械零部件的开发、设计与制造。他在多轴数控编程加工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一流的技术,尤其是在精密模具智能制造方面有着高超技术,达到国内顶尖水平。

如何通过一枚小零件,练成国内顶尖技术?谭大庆的答案是:热爱。他全身心地投入机械行业,认为每一枚零件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连睡觉都在想如何改进技术、化解难题。

▲与团队研讨

在打磨自身技术的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以检验水平、吸收经验,曾获得重庆市职业技能大赛数控铣工职工组第一名、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智能制造大赛模具工赛项职工组全国第一名,并多次担任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智能制造大赛国赛和省赛的裁判专家工作。

历经20年的打磨与改进,如今的谭大庆已成功入选教育部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先后获得重庆市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和重庆英才·技术技能领军人才称号;担任重庆市职业技能竞赛领域专家库专家,为机械类职业技能大赛引领方向。

人才梦——

把学生培育成“人才”更重要

荣誉加身的谭大庆,成为了真正的“人才”。可对他来说,自己的“人才”头衔不是最重要的,把学生培育成“人才”才是最重要的事。

十七年前,刚刚毕业的谭大庆毅然选择留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致力于培养更多高技能学生。他实行“模块式兴趣小组实训教学法”,逐步形成“1224”的管理模式,即“一线双轴双阵地”区域化学生培养新模式。并结合企业要求、时代需求,对现代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创新构建了区分不同层次、以任务为导向的小班教学制机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获得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实践炼精兵,赛场见真章。他以自身为示范,以赛促教、以赛促练,把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等工匠精神身体力行地传授给学生们。

2008年至今,谭大庆培养学生获得各类技能奖项多达150多个,多次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他担任第43届、46届世界技能大赛塑料模具工程项目重庆市训练基地主教练,学生孙承刚入选国家集训队;徒弟李云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强国梦——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创新工匠”

“教好技术是一方面,传承技术更重要。建设技能强国、制造强国,需要一大批机械技术行业后备人才。”感恩于党和国家人才政策以及学校的多年培养,谭大庆更加积极地发挥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努力为制造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创新工匠”。

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他带领着团队教师着力培养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现已累计培养机械加工高技能人才300余名,其中有顶尖技能人才100余名,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人才培养之外,谭大庆还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在一次次解决企业产品加工难题中实现创新与突破,创造社会效益。

▲钻研技术难题

如与高久科技公司合作开发了高压发电系统改装服务项目,并设计生产其核心部件,为其解决了重大生产难题,已完成项目金额达 1500 余万元。承接的“高功率新型环保二冲程发动机整机研发”工作进入收尾阶段,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国产发动机功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大幅度提升了竞技越野摩托车整车性能,研发成果已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

听见发动机响起轰鸣声,看见越来越多的学子用双手铸造着自己的未来,这就是谭大庆最幸福的事。他将继续追寻自己的工匠之路、报国之梦,为祖国培养更多懂技术会钻研的数控人才。

(王小寒)

主编胡东强
编辑王萃
审核屈茸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