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技能健儿·赛道出圈|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金牌团队:匠心匠技厚积薄发,实现国赛中西部地区两项“零的突破”

重庆日报·教育 2021-12-13 10:23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获得4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其中,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赛项荣获全国总冠军(一等奖第一名),实现了自2010年该赛项设立以来中西部地区参赛学校获得全国冠军、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荣获全国总冠军(一等奖第一名),实现了自2010年该赛项设立以来中西部地区参赛学校获得全国总冠军零的突破!

金牌背后,是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参赛团队自加压力、敢为人先的进击之路,也是立信学子修炼匠心、格物致知的不懈追求。

选手教练亦师亦友

19岁少年冠军技惊国赛现场

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全国总冠军

选手:何乐

指导教师:王旭

▲指导教师王旭(左)与参赛选手何乐(右)合影

2年前,懵懂的何乐第一次踏进实训室,向着训练中技艺水平高超的学长学姐们投去艳羡的目光;2年后,19岁的英雄少年出征国赛,在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中表现出众,一鸣惊人。

何乐是不同寻常的“00”后,有着超乎年龄的观察力和共情力;王旭老师则是典型的“90”后,直接、坦率,有时也憨厚可爱。国赛选拔阶段,何乐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参赛资格,也开始了宿舍、食堂、培训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既考察理论设计,也考察实操能力,除了勤学苦练,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生活中的王旭老师亲切可爱,但面对工作却一丝不苟。为了紧抓每一分每一秒做好训练,王旭老师和何乐几乎住在了训练室。国赛前一周,王旭老师迎来自己的31岁生日,在跟朋友短暂团聚后,他又在晚上十一点多折回培训室,陪何乐训练到凌晨。

尽管年纪不大,但何乐面对疑难问题时的沉着冷静、废寝忘食的刻苦精神、精于研究的专业精神,也让王旭老师感慨。

比赛前夕,王旭老师主动提出跟何乐分开休息:“我睡觉打呼噜怕影响你,我去另一个房间,记得关好门,有事就跟我联系。”一个小小的细节,透露着两人的“战友情”。直到现在,何乐还记得王老师那天亲切的笑容。

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一等奖第一名!成绩公布的那一刻,两人紧紧相拥,分享来之不易的喜悦。如今,夺冠后的何乐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重庆科技学院继续学习,但他和王旭老师并肩作战的情谊,奋斗不止的故事仍在继续。

砥砺三载不忘初心

数控黄金搭档赛场“亮剑”

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赛项全国总冠军

选手:刘双、林江涛、黄新豪

指导教师:陈志强、邹小飞

▲左起依次为邹小飞、黄新豪、刘双、林江涛、陈志强

3年,意味着什么?对于宇宙星辰,3年里3万颗恒星正在逃离人类的视野。而对于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教师陈志强、邹小飞和学生刘双、林江涛和黄新豪而言,3年足以让初心和梦想实现。

2018年,刘双、林江涛和黄新豪满怀着期待,参加了数控综合项目的培训及选拔。

“青春只有一次,我们都要不留遗憾!”当其他同学还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的时候,3位同学已经在跟训过程中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拿下全国冠军!几位同学相互鼓励,一路从跟训队员走上重庆市数控综合项目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

为了备战国赛,3位同学和2位指导教师仔细研究国赛方案,刻苦钻研加工工艺,勇于用新的编程技术对复杂的零件进行编程加工训练,并采用三坐标进行精密测量,保障加工精度;3位选手紧密配合,从最初的各自为战变成只需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需求的“黄金搭档”。

“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赛项为团体赛,比赛内容融入了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项目相关要求,重点考查选手的数控编程能力、绘图能力、机械加工能力、机床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这是对参赛团队综合的考验,从技术储备、竞赛策略、设备工具、心理准备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验。”指导教师陈志强表示,几位同学都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取得了突破历史的好成绩,这也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如今,几位同学均已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入了本科院校,继续在新的征程上迎接未知的挑战。

(王小寒 覃燕)

编辑王萃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