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肩包变“双减包”,新村致远实验小学念好“三字经”让教育充盈生命质感
提高课堂质效、加强作业设计,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双减”背景下,江北区新村致远实验小学瞄准“减负、增效、提质”目标,奔驰在课堂变革、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三条“新赛道”。
学校追求“生命·致远”教育哲学,在“生命点亮生命”办学理念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双减”浪潮,以尊重规律、回归本真、以人为本为主线,让双肩包变成“双减包”,校园变成“笑园”,打造有生命质感的新样态学校。
▲特色社团“民乐团”在大剧院表演
◉蹚出“三条路”,让“双减”实现“三升”
“双减”如何减?回答这一命题,江北区新村致远实验小学蹚出“三条路”:变革课堂、优化作业设计、做好课后服务。
目光看向前方,“三条路”脉络清晰、指向明确。变革课堂追求“一课一得”,进一步加强“学习共同体”建设,提升教学效率;作业设计追求“三多三少”,即课内多课外少、动手多笔头少、综合多单一少,提升练习实效;课后服务实行“5+2”模式,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2小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行走其间,每条路的风景各异,内涵丰富。“三条路”之下还有课前、课中、课后“三道关”;个人层面、教研组层面、校级层面的教师培训“三维度”;囊括科学性、规范性和丰富性的作业“三重性”;作业优先、兴趣为重、活动为主的课后服务“三方面”等,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五要素课堂”校级研究
◉把好“三道关”,课堂教学“大变样”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的生命场。“双减”之下,学校把牢功在课前、精在课堂、思在课后“三道关”,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大变样。
优质备课是优质教学的第一步。学校开启“三次精备模式”,即假期备全册,提前一周优化单元设计,提前一天再次修订课时教案,全方位做好教学保障。
“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学校最朴实的教学追求,也是“精在课堂”的题中之义。学校以“五要素课堂”为基石,用创新之举为课堂插上“翅膀”。
走进教室,同学们用赞同、疑问、补充等不同手势来回答老师提问。老师对课堂反馈尽收眼底,并邀请同学们上台,把赞同的原因、疑问的地方、补充的观点一一表达出来。课堂变成了一场“双向”学习互动,以“倾听、串联、编织、表达”为抓手,让学生全体卷入、深度参与其中,教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最后,老师再通过深刻的“课后反思”,为这堂课画上圆满的句号。
▲驻校专家进行作业设计指导
◉注重“三重性”,发挥“作业育人”功效
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双减”之一就是减轻校内作业负担。在江北区新村致远实验小学,作业讲究科学性、规范性和丰富性,充分发挥“作业育人”的功效。
科学性增加作业的“层次感”,老师们从基础、提升、拓展三个层次进行作业设计。坚持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结合,设计与实施分层次、有弹性和个性化的作业。通过难度合适的作业,既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规范性则增加作业的“约束力”,作业环节不再是教师的“自留地”,“作业统筹公示”机制让作业总量、具体内容、是否布置分层作业等都变得公开透明,一日晒、一周审、一月查,平衡作业布置的“质”与“量”问题。
丰富性增加作业的“体验感”,它不再局限于一页纸、几道题,而是变成了做一道香喷喷的菜、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进行一次陶冶身心的阅读、制作一些创意十足的手工作品……包罗万象的作业带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读一点名著”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
◉聚焦“三方面”,课后服务实现“五育并举”
负担减下去,素质提上来。新村致远实验小学走好“书香滋养生命、艺体润泽成长、实践助推发展”三条路径,从作业优先、兴趣为重、活动为主“三方面”,围绕读一点名著、做一点运动、学一点艺术、会一点家务、搞一点实践“五个一点”,让课后服务出新出彩。
学校课后服务设计了“1+N”课程,“1”即完成国家课程的家庭(延时)作业,保证学生回家没有书面作业;“N”包括创意手工、民乐演奏、双语主持、智慧农场、STEM工作坊、插画创作、舞蹈、合唱、田径、篮球、创客编程、快乐阅读等丰富多彩的兴趣课程,让学生在校内可以“学一点艺术、做一点运动、读一点名著、搞一点实践、制一点科创”。学校还提倡学生回家做一点家务,和家长享受美好时光。
新村致远实验小学,正在引领学生将知识、生活与生命高度融合,实现五育并举与全面发展,致力于让学生成长为“好学力行、宁静致远”的优秀学子。
▲篮球社团在体育节上展示
(谭茭 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