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深观察│一场深刻的创新与变革——观音桥中学实施“生命课程”“四动课堂”让减负提质落地生根
“孩子们状态更好了!”“双减”落地以来,观音桥中学的教师们欣喜地发现了孩子们的变化:晨读声更有活力了,上课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了。
变化产生的原因,只是因为学生作业更少、睡眠更多吗?其实不然,在观音桥中学校园内,正悄然上演着一场创新与变革的大剧。
分层设置作业、量化作业清单、实施多元课后服务、实施“生命课程”与“四动课堂”......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观音桥中学发挥主阵地作用,直击减负核心——作业,聚焦提质要点——课堂,弘扬“亮剑”精神创新育人举措,释放学生的天性与潜能,驱动学校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撬动作业改革实现教与学的有效链接
“‘双减’落地,其核心是作业改革。”观音桥中学校长叶金全如是说,这也成为学校所有教师的共识。
作业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基础工程,学校首先找准了改革出发点:真正的作业是学生为自己而做的,要将作业设在最需要、最有价值的地方。为此,学校立足于课堂知识关键点,按照2431比例进行分层设置,采取“必做+选做”作业模式,为不同学生提供基础性、提高性、拓展性等可以自主选择的个性化作业。
对学生来说,必做作业就是基础性作业,选做作业就是提高性、拓展性的作业。不同作业类型如何能达到同一个目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呢?
基于不同学科和教学目的,学校教师在选题新颖性、现实性上下功夫,丰富作业设计形式。比如,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并在课前进行播报评述,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世界变化;数学老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调查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家庭存款收入。
这些作业和常规作业一起,被整整齐齐地写在作业记录本上,方便学生一一对照完成以及家长检查反馈。据悉,作业日志也是观音桥中学实施多年的一大创举,由学校统筹安排,开发作业量化清单,目的在于保证作业时长与作业设置的合理性。这本作业日志,体现的是教与学的有效链接,也是校与家的高效沟通。
撬动作业改革支点后,学生精神状态更好、发展后劲更足,让家长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运动场上,孩子们活力四射
扇动“课程、课堂”双翼向优质飞跃
课堂教学,从内容看,这是一门科学;从过程看,也是一门艺术。怎么以艺术的过程来成就科学的知识,这是观音桥中学教师们一直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观音桥中学围绕“减负提质”要求,以课后服务为切入点,实施“生命课程”,创新“四动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变革,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将课后服务变革成促使学生天性激发、潜能释放的“生命”课堂。在“生命课程”体系下,采取行政班和走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阅读、实践活动:有培养学科素养的主题阅读活动、自编试卷大赛等,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30多个“广才社团”,“五个一点”课后服务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课后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个个神采飞扬
“四动课堂”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抓手。学校围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从教师、学生、家长3个层面改善课堂,让每一堂课都能做到“感动、心动、行动、互动”。
在教师层面,学校按照“1224”思路引导发展,“艰苦奋斗、团结拼搏、众志成城、敢于亮剑”的观中精神,深深影响了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在学生层面,倡导让学生参与课堂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在家长层面,定期组织开展魅力家长进校园、进课堂活动,丰富课堂资源,提升教育实效。
让“减负”落地,让“提质”生根。
在“生命课程”“四动课堂”的熏陶培养下,有自信、有乐观、有主见、有内涵的观中学生,已成为了观音桥中学的靓丽名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正蹄疾步稳地朝着办成一所面向中上等生源的新优质初中目标砥砺奋进。
▲教师引入生活案例,创新课堂形式
校长谈》》
以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
——观音桥中学校长叶金全
“双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是以教育公平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抓手。
我们学校正处于转型过渡的关键时期。面对“双减”工作的重要发展契机,我校坚持“1224”工作思路,大刀阔斧地进行作业改革体现育人价值,以“生命课程”“四动课堂”为抓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有自信、有乐观、有主见、有内涵的观中学子。
减负提质,功在不舍。观音桥中学将持续探索实践“双减”策略,以担当、改革、创新推动学校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谭茭 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