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江津区让“国粹之光”照耀新时代青少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宝贵资源。近日,教育部发布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公示名单。其中,重庆市江津区麻柳小学、重庆市江津区慈云小学榜上有名,它们分别以传承项目川剧和书法获此殊荣。
这份殊荣意味深长。近年来,江津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深、走实、走心,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特色育人之路。
江津区坚持以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为基本原则,将传统文化纳入教师培训的必修板块;在教育系统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专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精品;确立符合学校实际、充分得到师生认可的校风、教风、学风,传承经典,铸造品牌;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丰富节日文化内涵;组织开展好研学旅行,提升教育效果;营造学校、社会、家庭共教共育的良好氛围,让传统文化滋养莘莘学子。
江津区麻柳小学:
多元培育,让川剧在孩子心中生根开花
字正腔圆,韵味十足,一招一式,皆有模有样。在江津区麻柳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稚嫩的童声演绎着川剧。事实上,这样川剧味十足的课堂早已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孩子沉浸在川剧艺术里
从2017年开始,在区教委、区川剧爱好者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江津区麻柳小学以川剧文化为载体,发展学生的人文底蕴、审美情趣、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把传统文化根植在学生心坎上。
多元平台培育“川剧基因”,传承发扬川剧艺术。学校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与区川剧爱好者协会合作培养;培养专业师资队伍,搭建校本课程开发平台,打造“一校一品”;搭建展示平台,通过每天大课间的戏曲广播体操,每期的艺术节舞台展演,进社区或参加各种比赛等展演活动,校园报刊广播、智慧校园及社会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促进川剧艺术的传承;搭建诗教名校平台,把川剧融入诗词教学,让传统川剧文化重新在孩子心中“活起来”。
如今,川剧艺术正让这所农村村小焕发出新的生机。学校连续两年在“戏曲进校园”重庆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川剧从校内“香”到校外,川剧这一巴渝文化瑰宝越发闪耀熠熠之光。
▲孩子们认真表演川剧节目
江津区慈云小学:
以字育人,让书香墨韵润泽童心
挥毫泼墨,从容运笔,线条飞舞,激情飞扬。孩子们全神贯注地练习书法,一笔一画彰显着中国少年的气度。
作为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多年以来,慈云小学以“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为办学目标,强化规范汉字书写教育,让书法成为孩子们的诗和远方。
寄托笔墨情怀,传承优秀文化。在开足、开齐、上好书法课的同时,学校积极开展课外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充分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资源,将书法特色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集体竞赛项目活动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学校还邀请区书法家协会选派优秀会员定期指导书法工作,不断提升书法教学教研水平。
▲学生感受书法魅力
为了让师生感受浓厚的书法氛围,学校专门修建了“碑林”文化墙、书法橱窗、洗砚池,并在办公室、走廊等位置悬挂书画精品,让墨香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2021年学校还承办了江津区首届中小学生书法大赛,来自全区60余所中小学的384名学生同场竞技,以丹青画卷庆祝建党百年。大赛现场还展出了慈云小学百名师生共同书写的百米书法长卷,让人惊叹。
翰墨飘香,风景独好。自开展书法特色学校建设以来,学校师生参加区级、市级书法比赛共200多人次获奖,10多名教师在区级、市级书法赛中获一、二等奖。学校被评为“江津区艺术特色学校”、“江津区青少年书法教育基地”,被授牌为重庆市“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文秀月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