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区县培养高技能人才出实招见实效 ——第七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暨“巴蜀工匠”杯新职业技能大赛高技能人才新闻发布会圆满举行

重庆日报全媒体 2021-10-29 15:49

目前,我市共有技能人才446.7万,总量位于西部第二;高技能人才124.6万人,占比居西部12省区市第一。建成这样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区县应该如何发力?

在今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暨“巴蜀工匠”杯新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后的高技能人才新闻发布会上,巴南区人力社保局局长朱明勇、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局长徐金威、永川区人力社保局局长苟小梅、开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李聪四位区县发言人通报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他们还就如何促进技能人才成长、出台了哪些激励措施、如何做好此次备赛参赛工作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巴南区人力社保局局长朱明勇答记者问

近年来,巴南区通过出台技能人才激励办法、连续6年举办“巴南工匠”职业技能大赛、连续3年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举措,全面加快巴南区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截止目前,巴南区技能人才总数达14.74万人,占就业人员比例为27%。其中高技能人才4.75万人,占技能人才数量的32%。

问:巴南区出台了《巴南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暂行办法》对技能人才的成长有哪些激励措施?

答: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补助;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市级企业首席技师工作室的,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企业新培养技师、高级技师的,分别按每人300元、500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市级技术能手”、“重庆市杰出技能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优秀技能人才”的高技能人才,奖励获奖者个人2000元—1万元;对取得市级一类大赛前2名或国家级一类大赛前5名的高技能人才所属企业或单位,命名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并给予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2万元。

问:除激励办法以外,巴南区是如何做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的?

答:与行业协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行业专项赛,做好赛前职业培训,定向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提高区内技工学校的教学与办学能力,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定单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加强与市级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力度,开发一批市场需要的高级工培训项目,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九龙坡区人力社保局局长徐金威答记者问

近年来,九龙坡区紧紧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这一重点工作,大力提升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近三年,共培训技能人才4.5万余人次,其中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000余人次,位居全市首位。截止今年9月底,技能人才占就业劳动者比例达32.1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3.36%,均超过全市技能人才目标占比要求。

问: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是企业和院校共同培育学徒的一种联合培养模式,请问九龙坡区在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上都有哪些好招、妙招?

答:近两年,我区共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6000余人次,位居全市首位。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重温传统仪式,植入工匠精神传承内容,浓厚工匠传承氛围;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员工可自主选择培训工种,指导企业面向全体职工广泛征集培训意愿,再统筹组织实施。参训学徒还可以根据自身喜好,优先选择本岗位或本专业师傅;注重培训实效的检验。师带徒培训结束后,指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比武,边赛边练、边赛边改,确保实现以赛促训目标。

问:本次大赛,九龙坡是全市唯一两个报名参加所有项目比赛的区县之一,请问是如何做好参赛选手的备赛参赛工作的?

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迅速成立组织。第一时间成立大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相关工作;周密制定方案。经区政府领导同意后组织实施;科学组织集训。通过“师傅带学生,专家带师傅”的方式,实行统一集训与自行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模式,从严组织赛前训练;做好服务保障。统一制作具有特色的参赛服装,安排专人保障选手的食、宿、行;完善政策配套。安排专项资金,对参赛获奖选手,对照市级奖励标准,进行配套奖励。

永川区人力社保局局长苟小梅答记者问

永川区全力实施技能人才提升行动,打造永川技工品牌。截至目前,永川区技能劳动者达到15.8万人,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26%,其中,高技能人才达4.8万人,占技能劳动者人数的30.4%。辖区内有大中专院校17所,开设本科、专科、中职共16个大类237个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2个,年培训2万余人,规模在重庆各区县保持领先。

问:作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重庆西部职教基地,永川如何推动技能人才培养?

答: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推进“政校企”三方合作模式,建成永川区公共实训基地;做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职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技能培训特色品牌;着力推进“校企”合作,形成辐射渝西,服务周边的技能人才培养输送“绿色通道”;加快培育高技能人才,通过举办高质量技能竞赛,打造优质师资,提升专业品牌建设等方式,持续孵化高技能人才。

问:永川如何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答:永川区坚持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以赛促管,持续深化职业技能竞赛领域交流合作。组织区内技能精兵参加全国、全市多领域、多层次各类技能大赛;开展“校地”竞赛合作。区人力社保局与职业院校签订竞赛梯队选手培养协议,实现竞赛优秀选手可持续发展;坚持高标准、高水平办赛。今年以来,已承办国家级竞赛2项,市级技能大赛11项,成渝双城经济圈技能大赛1项,举办区级行业技能大赛15项。组织500余名选手参赛,获得各类奖项50余项,

开州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李聪答记者问

近年来,开州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实现了人力资源结构优化、转型发展、高质量推进。全区技能人才数量占就业劳动者总量的25.2%,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重大突破,每年按3-5%的速度递增,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问:开州区满月镇被确定为全市17个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难点乡镇之一,请问开州区人力社保部门在满月镇职业技能培训上做了哪些努力?

答: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深入摸底,把提升满月群众劳动技能作为人才振兴第一切入口,以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劳动力为主要对象,创新开发了“满月民宿”、“满月康养”、“满月高山生态农业”三类特色工种培训项目,选择4所政治站位高、师资力量强、教学管理好的职业培训机构组成施训联盟,全力做好技能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已培训1607人次。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现全镇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全员培训。

问:开州区作为劳务大区,每年有55万劳动力在外务工经商,请问开州区人力社保部门在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相结合上做了哪些工作?

答:融合式培训。依托职教中心、民办培训等机构,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校企联合”培训模式,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订单型培养。依托六大劳务基地,坚持订单导向,实现订单信息传递、劳动者选择与上岗务工无缝对接;规范化运作。采取“劳务派遣公司+劳务经纪人”模式,通过签订正规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截止目前,已培训15.8万人次。

 

编辑王萃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