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资助+育人”“扶贫+扶志”,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让教育扶贫更具深度温度

重庆日报·教育 2021-05-24 14:39

日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举行“学习党史,感恩时代,献礼建党100周年”演讲比赛。

“我无法选择出身,但我能努力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贫穷不是错,不能勇敢地面对贫穷才是错”……舞台上的他们,代表着自强自立的新一代大学生,在他们的背后,是各类助学政策支撑起的自信与奋发。

“有困难就找学校,别自己扛着……”校领导的这句话,温暖且有分量。2020年,学校创新“资助+育人”和“扶贫+扶志”为抓手的教育扶贫工作机制,累计完成各类学生资助项目21项,发放5700余万元资助金,惠及近6000名学生。

▲资助育人活动月演讲比赛

大数据+云分析

资助工作从“普惠”到“精准”

如果不是学校的一通通电话、一次次帮助,重庆三峡医专护理学院的学生吴安琪,很难从大山走到大学。

吴安琪形容自己的求学路是“山路十八弯”,温暖与波折一路同行。在她的身后,是曾经的危房、“陌生”的父母;在她的前方,是学校主动送上门的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

通过“大数据+云分析”,学校找到了吴安琪,还有更多贫困生。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重庆三峡医专将新生困难生身份认定工作前置,提前识别建卡家庭、低保家庭、特困供养等类别学生,借助信息化系统推送资助政策,做到“全面摸底,区分类别,精准施策”。

重庆三峡医专以建档立卡等类别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为资助重点,构建覆盖全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方位资助体系,搭建以保障性资助和发展性资助互补的资助平台。2020年,学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771名,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632名,召开4次专题会议研究学生帮扶办法,为64名孤儿学生制定精准有效的帮扶政策。

▲受资助学生讲述自己的求学故事

从“扶困”到“扶智”

资助政策全过程、全方位覆盖

在刚刚举行的学校成长规划大赛上,公卫学院大三实习生王怡雪让人印象深刻。

她计算出自己获得的各类奖助金额,分别从就业开支、学习发展开支、个人提升开支等几个大类,详细规划了每笔钱的用处,点滴记录一个受助学生的成长轨迹。

王怡雪在规划结语中写道:“国家的资助政策、学校的资助政策,帮助我打破命运的桎梏,赢回自己的人生。”

如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脱贫无疑是治本之举,而资助政策正是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三峡医专相关负责人称,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基础上,学校校内资助政策多点发力,从“扶困”到“扶智”,实现学生“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全过程覆盖,“学习、生活、突发困难”全方位覆盖。

学校秉承“好事办好,让困难学生轻装上阵”的理念,综合考虑学生在校学习及就业初期的全周期,设立了“特殊困难群体学生救助基金”,每年一次性补助8000元。2020年,学校为659名学生发放119.2万元卓越学生奖学金;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早就业,就好业”,帮助721名学生申请求职就业补贴,发放金额21.6万元。

全校30多个部门参与

画出扶困扶志“同心圆”

“我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就没向家里要过钱”“勤工助学,不仅解决了我生活上的难题,它更代表了自强不息的求学尊严”……在学校开展的2021年“资助育人月”活动上,很多同学通过征文、短视频、演讲等形式吐露心声,言语中除了感恩,还有自豪。

2020年,学校为贫困生牵线搭桥,30余个部门(学院)联动30余家实习医院,共同开发650个勤工助学岗位,上岗学生近1600人次,发放勤工助学酬金142.1万元。

在贫困生的身后,学校以三全育人为指引,构建全员参与的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画出扶困与扶志的“同心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资助育人专项活动,邀请全校相关教职工“一帮一、一对一”,班级辅导员做专题动员,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做指导老师,相关专业老师担任业务指导……让教师队伍全员、全过程参与学生资助育人工作。

资助不仅是解困更是育人,学校一直注重培养贫困生意志品质、就业能力等综合素质,高举“立德树人”大旗,让他们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让教育扶贫更有深度、更具温暖。

(文秀月 许珊)

编辑黄丹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