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与好教师同行·见证教育之美│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教师罗昌政:一枚排球让整个校园“动起来”,划出成长的精彩弧线

重庆日报·教育 2021-05-20 09:32

一次次高点扣杀,一次次蹲下垫球,一次次跃起拦网……在2020年中国中学生沙滩排球冠军赛上,江津二中女子排球队获得高中组第一名、初中组第三名的好成绩。从2017年至今,学校多次在各级各类排球比赛上崭露头角,获2020年重庆市青少年排球锦标赛第三名,并连续五年获江律区中小学生排球比赛第一名。

在奖杯和掌声的背后,有一位带领学校女子排球队从“0”走向“1”的人——罗昌政,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体育教师,江津区体育教育工作领军人物。他用一枚排球让整个校园“动起来”,释放体育学科创新育人的价值,践行五育并举,划出学生多元成长的精彩弧线。

▲罗昌政(右一)和校园女子排球队

践行五育并举,以排球育智养德

每天,伴随着队员清亮的击球声和排球砸在地板上的闷响,女子排球队的训练又开始了。

江津二中女子排球队成立于2016年,在这之前,学生和家长都没想到,这么“轻”的排球,会有这么“重”的意义,他们担心排球训练会耽误文化课学习,因而不理解、不支持。

“我们的女子排球队里,很多队员通过体育特招圆了大学梦。”让排球从“冷板凳”变成“香饽饽”,罗昌政扭转了很多家长的传统观念。

罗昌政惜才爱才,为了让家长们认识排球、接受排球再到重视排球,他用无数次挥汗如雨的训练,无数次过关斩将的比赛,无数次推心置腹的家访,保住排球的“好苗子”,并护航她们茁壮成长。

在罗昌政看来,体育能够很好地促进智育、德育、美育、劳育,只要时间、方法权衡得当,文化课与比赛能够双赢。

“我们在讲解一个技术动作时,这里面会涉及到许多学科知识,例如物理方面力的方向、速度等。”罗昌政一边说着,一边靠近排球网,他接着举例称,排球运动很讲究纪律性和规矩性,对手之间隔着一张网,不能触碰、侵犯对方的领域,要懂得揣摩对方可能的意图并迅速思考和决策,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从人球关系的处理、起跳时机的把握讲到扣球力量的轻重等,罗昌政把训练场上的“课堂”与教室里的“课堂”扣在一起,共同形成合力,践行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小排球大能量,发扬女排精神敢闯敢拼

女子排球队里走出一批又一批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学生和家长对排球的认可度、关注度也逐渐提高,有意愿加入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多,从小学到高中实现全覆盖,整个校园跟着“动了起来”。

为了保证培养学生的质量,罗昌政并没有把步子迈得更大,每一届只招收4名学生,“排球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比赛,这关系到学生的前途,需要投入大量的培养精力。”罗昌政牺牲寒暑假的时间,带着大家拉练体能,每天保持7个小时的训练量。他指导基础较差的队员从最基本的五大技术动作开始,对着墙反复练习。而事实也证明,练一万次发球和练五千次的效果大不一样。

训练场上,罗昌政说一不二,发扬女排精神,要求每球必拼;训练场外,他又是学生们的“家人”,保证大家的营养补给,解决大家的生活难题。

当听说其中一名队员因为家庭困难而选择辍学时,罗昌政难受得辗转失眠,“如果错失了学习机会,会耽误孩子的一生!”在一个月时间里,他打了上百次电话挽留学生,多次到学生家里跟家长沟通,同时积极协调学校减免学费,补贴生活费。经过一次次的不懈努力,终于让学生重返校园,继续排球梦想。

回想这些年与队员们共同克服的难题,罗昌政心里五味杂陈,紧紧地握着排球,因为在这枚排球里面,饱含着风雨同舟的师生情谊、敢闯敢拼的女排精神、改写命运的育人能量,它成为展示学校风采的一扇窗口,带着大家走出江津,走向全国。

(文秀月 许珊)

编辑黄丹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