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会客厅│璧山区教委主任张忠:聚焦七大创新举措,“璧山智慧”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区县正朝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全力奋进。如何由“均衡发展”迈向“优质均衡”,从“有学上”变为“上好学”?璧山区通过“金字塔”型教师队伍建设、“宜生德育”课程体系、“生长课堂”等七大创新举措,给出了干货满满的“璧山方案”。具体成效如何?本期教育会客厅对话璧山区教委主任张忠,解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璧山智慧”。
▲璧山区教委主任张忠
问: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璧山区推出了七大创新举措,具体内容有哪些?
张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事关百姓利益的民生热点,璧山区以“党建+”、教育信息化、“金字塔”型教师队伍建设、“宜生德育”课程体系、“生长课堂”、发展性评价、特色办学这七方面为突破口,为义务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各个版块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比如我们通过实施文化育人、习礼养人、课程立人三大举措,形成行政主导、人财保障、系统协作、项目助推和专业引领五大机制,整体构建“宜生德育”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催生了璧山教育新品牌。《习礼养人、和美璧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2次获评教育部德育优秀案例,“习礼养人系列教育活动”等2个德育实践获评市级德育品牌,2所学校获评市级德育特色基地。
在课程改革方面,我们以“生长课堂”为抓手,课程改革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获评重庆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一等奖。
我们构建起以教师全员培训、校本培训为塔基、骨干教师和干部培训为塔身、“双名工程”培训为塔尖的金字塔形教师专业成长体系,不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得益于特色办学,全区涌现出文风小学“正则绣”、福禄小学“中国结”、河边小学书法、金剑小学足球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学校。目前,全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学校4所、市级3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6所、市级4所,国家级篮球特色学校4所。
问:七大创新举措中有一项为“党建+”,如何用“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忠:2019年以来,区委教育工委坚持“点线面立体党建”思路,用一流党建促一流业绩,“党建+”包含“党建+课程改革”“党建+德育工作”“党建+队伍建设”“党建+脱贫攻坚”“党建+疫情防控”“党建+环境保护”,覆盖了教育教学各项中心工作。
其中,我们通过“党建+课程改革”,持续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青蓝结对”“送教下乡”等活动,近80个党员特色工作室和特色党小组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还通过“党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实施“双带头”培育工程,落实“双培养”机制,把23名学科带头人培养为党支部书记,40余名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100余名党员培养为管理、教学骨干。
在“党建+脱贫攻坚”工作中,党支部也发挥了引领带头作用,结对帮扶51户建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资助困难学生近5万人次。同时扎实开展控辍保学,为89名重度残疾适龄儿童每月送教上门4次,派出援藏和赴开州支教教师共16名,为打赢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问:回顾整个“十三五”时期,璧山区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又有何新打算?
张忠:璧山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时期,璧山区先后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市级和国家级验收,教育改革更加深入,师资建设更加全面,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办学条件更加优越,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孩子们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进城务工子女“有学上”的目标。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璧山区教委将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继续奋进,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继续开拓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启动创建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县,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飞跃。
(文秀月 许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