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全教育?
对于学校,它是“发现儿童,随型成器”;对于教师,它是“春风化雨,润泽童心”;对于学生,它是“敏而好学,乐在上游”。归根究底,它是为“成全每一个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和付出。
基于“成全教育”的原理和思想,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大力打造“成全课堂”,以课堂质量提升赋能学生全面成长。
去年,学校市级规划课题“成全教育理念下三维管理育人模式行动研究”成功立项,再一次吹响了“成全课堂”的改革号角。
▲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打造优良校园环境
立足课堂,奏响学生自主发展交响乐
“成全课堂”是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成全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这样的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何不同?
经过仔细论证和研讨,洋河花园实验小学为“成全课堂”制定了“适度留白、人人参与、注重倾听、寻求共识”四个教学原则,确定了“具体情景、学情摸底、核心目标、方法指导、明确反馈”五个核心要素,提出了“设置情境—发现差异—聚焦疑点—寻求突破—达成共识”五个教学步骤。
值得一提的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成全课堂”教学五步骤并不是固定僵化的,而是灵活多变,如同交响乐中的主旋律一样,反复循环出现,不断推动师生走向更加复杂、更加高级的认知。
例如在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一课中,老师通过镶花边这种生活场景引导孩子发现数学问题,即“设置情境”;要求孩子们动手操作体会圆周长的测量并总结方法,体现了“发现差异”和“达成共识”;然后通过猜想、验证,得出圆周长与直径比值的关系,体现了“发现差异”和“聚焦疑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和圆周长公式,实现“寻求突破”和“达成共识”。
▲孩子们在“成全课堂”上认真听讲
事实上,无论是教学原则的落实还是教学步骤的实施,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即“成全课堂”的本质和目标——实现自主、尊重差异、走向共生、人人发展。
在“成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体验和思维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等主体性活动,全程参与知识和方法的再发现、再创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倾听学生的声音,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培养他们热爱探索、善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促使每一个学生在成全课堂上实现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聚力教研,兴起学科项目研究“热潮”
学校的教研水平、教师的教研能力是实施改革的重要保证。
一直以来,洋河花园实验小学将教学研究作为关乎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建立了切实可行的教研制度,持续探索有效的教研模式,着力形成独特的教研特色。
作为教科研工作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能力提升显得尤为迫切。为此,学校全面加强教师集体教学研究,强化基于数据的教学研究,落实基于案例的教学研究,并为教师展示教学研究成果搭建教学论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
▲常态化开展科研工作会
随着教研活动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成全课堂”的建设中落实学科育人责任?这是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所有学科组都要回答和研究的问题。在市级规划课题“成全教育理念下三维管理育人模式行动研究”成功立项后,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学科项目研究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成全课堂样态下的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语文要素整合视角》《以“问题为导向、活动为路径”构建数学成全课堂新模式》《融入班级合唱教学的音乐成全课堂》《物象重新定义视角下的美术成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升级课堂环境的《构建小学英语故事阅读教学成全课堂新模式》,有聚焦核心素养的《成全教育理念下体育课堂教学对意志品质的培养》,还有关注学生评价的《学校STEM课程中的学生评价设计研究》。
教研春风起,课堂百花开。当一批批勤研究、爱思考、勇创新的老师,成就着一个个爱学习、善发现、重实践的孩子,洋河花园实验小学也在“成全教育”引领下不断创造着新的精彩。
(谭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