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最美巴渝社保人”系列报道⑫│冉其林:扶贫防疫齐攻坚,坚守初心勇担当

重庆日报·教育 2021-04-22 10:12

走心为民心,社保暖巴渝。

我市首届“最美巴渝社保人”评选活动经层层选拔,最终评定“最美巴渝社保人”10名、“最美巴渝社保人”提名10名。他们深学笃用社保政策、深刻践行社保职责,解群众之忧,破现实难题,聚发展合力;他们将情谊倾注于服务中,把专业内化于发展中,星火成炬,展现出巴渝社保人最美风采。本期聚焦“最美巴渝社保人”提名——冉其林。

冉其林

(彭水县社会保险事务中心个人参保科工作人员)

颁奖词:无私,是他作为“社保人”的品格;大爱,是他在扶贫路上的坚持。主动请缨,投身扶贫一线;不辞奔波,连通群众心与心的距离。扎根细沙村,他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只为点亮户户灯火;舍去陪伴的光阴,只为庇佑家家安宁。

故事》》》

在彭水县,很多群众对冉其林很熟悉。“跟我们打得拢堆”,群众朴实的赞美中透露出对冉其林的喜爱。

作为彭水县社会保险事务中心个人参保科工作人员、彭水县桐楼乡细沙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冉其林代表着社保战线上年轻人的精神风貌,立足岗位职责勤干、苦干、实干,多次被评为“优秀”,并在2020年5月被《中国社会保障杂志》评为重庆“最美战疫社保人”。

▲冉其林上门为老人进行生存认证

舍小家、为大家,扶贫防两手抓

桐楼乡距离县城70多公里,山路崎岖,是彭水县最边远的乡镇,也是县人社局的对口帮扶乡。

2019年10月,县人社局派驻在细沙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在日常走访中负伤,而此时正值脱贫攻坚工作关键期,得知情况后,冉其林主动请缨,申请到扶贫一线,坚持“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

而那时他的女儿才刚刚1岁零2个月。冉其林的妻子是人民仲裁员,平时工作也十分繁忙,冉其林下村后,家庭的重担全压在了妻子肩上。周末,妻子会带着年幼的孩子奔波两三个小时的山路,为他带来吃的和换洗衣物,一家人团聚也成为他们每周最渴望、最奢侈的事情。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村社成了防控一线。得知村里人手不足,冉其林放弃与妻女的团聚时光,连夜开车奔赴细沙村,与村干部一起入户摸排情况、监测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值守防控卡点,一干就是两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是元宵节,这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他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这天他正在卡点值夜班,帐篷里烧着炭火,但凛冽的寒风仍吹得他耳朵发木,孤独、寒冷阵阵袭来,妻子打来电话,刚刚嘤嘤学语的女儿在电话那头叫着“爸爸、爸爸……”,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他真的想家了……

他不敢告诉妻子,自己的内心是多么忐忑,因为刚才入户排查过的村民,一家四口均出现发热情况,疑似感染新冠病毒,已经被送往县人民医院。

心悬在嗓子眼,直到几天后县城传回消息,经核酸检测,那户村民感染的不是新冠病毒,只是普通肺炎。冉其林胸口那块沉重的石头,才放了下来。

▲冉其林在元宵节通宵值守卡口

舍自己、为群众,解民忧时暖民心

“让群众少跑路,让自己多跑路”,这就是冉其林在驻村工作中的服务理念。由于桐楼乡距离县城太远,为了方便开展工作,他把自己的私家车开到了村里,也正是如此,他的爱车便成了服务群众最好的“伙伴”。

为了让群众少跑路,冉其林经常驾车帮助他们销售农产品,疫情期间主动上门为即将上学的学生和打算外出务工的群众送去防疫口罩,为在家务农的群众送去发展产业的种子;他在下村做疫情防控工作的时候,随时把指纹认证手持终端带在身上,主动上门为老人进行生存认证,让老人们安心、放心,确保他们能够按月领取养老金。

冉其林扎根在村,长期坚守一线,牺牲小我,奉献大爱,肩负着防疫和脱贫两项重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真正把感情投入到群众工作中。

在和贫困户接触的过程中,他如同贫困户的亲人一样,把他们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对待。他主动驾车送贫困户的孩子去办理入学手续,却只能通过视频和女儿隔空相会;他对贫困户嘘寒问暖,却无法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家人几年后还能再补偿,但到农村工作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一次。”正是这样的家国情怀,冉其林把群众当亲人,那些执着与坚持,那些无私与奉献,绽放出新时代社保人身上最绚烂的光芒。

(王小寒)

编辑黄丹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