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
更多的资讯等着你...
立即下载
重庆日报

随时随地读党报

立即下载

以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为着力点 助力冒水村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庆三峡医专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重庆日报·教育 2021-04-16 11:25

4月15日,重庆市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厦会堂隆重举行。重庆三峡医专驻万州区走马镇冒水村扶贫工作队获得“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根据万州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学校自2015年7月起,定点帮扶万州区走马镇冒水村,助力冒水村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5年多来,学校先后派出两任第一书记、5名工作队员,致力于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总计投入专项资金116.48万元,支持价值18.5万元的物资设备用于扶贫工作。

▲获奖证书

发挥医学院校专业优势

切实解决“因病致贫”突出病根

根据前期摸排,冒水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占比达26.4%,学校积极作为,发挥医学院校和医疗行业优势解决“因病致贫”突出病根。驻村工作队积极联系促进冒水村卫生室成为学校附属医院医联体成员,并定期组织学校专家团队,送医送药进村入户,为贫困户群体建立健康档案并制定个性治疗方案。

“我虽然没有了父母,但还好有陈叔叔和其他几位驻村扶贫哥哥们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村民小杨深情地说。

小杨儿时不慎从高处摔下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不能像常人一样行走。驻村工作队得知情况后,每年都为其安排体检,以便掌握其骨骼发育情况,在得知其骨骼发育定型可以手术后,主动联系医院为其成功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现在小杨已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还有患腹股沟斜疝的村民陈某,工作队及时把她送到学校附属医院进行治疗,如今已经能够重新参与生产劳动。

受到驻村工作队帮助的村民还有很多。据统计,5年来工作队累计接待咨询、诊疗村民800余人次,免费送药品4万余元,发放卫生健康宣讲资料1200余份。

▲工作队走进院坝了解村民生活情况

发展壮大长效产业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脱贫根基

冒水村地势偏远,海拔较高,土地贫瘠,无村级主导产业,季节性缺水时有发生,其中山坪塘区域年久失修,电网压力不足,长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驻村工作队在了解情况后,积极协调区级各行业部门和学校申请扶贫专项资金,5年来累计投入乡村建设经费635余万元,完成了7.92公里的公路硬化、5公里人行便道的建设、27户危房的改建、120名常驻人口饮水安全等问题,切实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结合冒水村的海拔优势和土壤条件,工作队引导成立了“青脆李和清香核桃”专业合作社大力实施产业脱贫。截至目前,冒水村已发展晚熟青脆李1100亩,脆香核桃400亩,中草药前胡50亩,预计每年为村民带来50万元的经济收入。

▲工作队爬坡上坎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情况

落实技能培训与教育资助

“扶贫+扶志”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为切实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状况,让贫困户完成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驻村工作队把贫困户请出大山,到学校、到企业、到基地开展培训、座谈,邀请学校科技特派员和果树专家共计21人次到村实地传授经济林木、中药材种植经验。这些活动的开展让贫困户更加坚定了脱贫的信心。

目前,每年约150余名贫困户外出江、浙一带务工,大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同时,工作队积极联系学校提供安保、食堂餐饮服务等岗位,促使6名贫困户家庭成员稳定就业。

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行业优势,加强教育扶贫各项资助政策宣传,驻村工作队员深入贫困户家中为适龄学生开展学习答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里已走出贫困大学生13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1名,这将为冒水村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为避免贫困户因学返贫,积极联系市内外高校,为11名贫困大学生每人争取到4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岗位,切实解决了贫困学子的后顾之忧。

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冒水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但扶贫工作队将不忘初心,继续在市区两级扶贫办的领导下,进一步巩固冒水村脱贫攻坚成果,规划好乡村振兴蓝图,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编辑黄丹

声明:
  根据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转载或引用重庆日报及重庆日报客户端原创稿件请标明完整来源:重庆日报或重庆日报客户端。
  本客户端转载之文图及音像稿件,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重庆日报联系。

热门评论

还没评论 快来说两句

下载重庆日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