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心为民心,社保暖巴渝。
我市首届“最美巴渝社保人”评选活动经层层选拔,最终评定“最美巴渝社保人”10名、“最美巴渝社保人”提名10名。他们深学笃用社保政策、深刻践行社保职责,解群众之忧,破现实难题,聚发展合力;他们将情谊倾注于服务中,把专业内化于发展中,星火成炬,展现出巴渝社保人最美风采。本期聚焦“最美巴渝社保人”——李兴阳。
李兴阳
(渝北区龙溪街道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所长)
颁奖词:他与业务知识为伴,熟读精思,不厌百回,积聚服务人民的力量;他为业务窗口减负,延时服务,预约叫号,创新服务人民的方法;他给业务人员指引,轮岗培训,能力建设,锻造服务人民的铁军……这些细碎时光里种下的希望,最终以奋斗姿态一跃成林!
故事》》》
一个忠诚的战士,在任何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
李兴阳是军人出身,尽管在社保岗位上摸爬滚打多年,但始终保持着“子弟兵”忘我奉献的精神。他可以因为陌生群众的一个电话,立马放下碗筷回所里加班;他可以为离开了几十年的老街坊翻阅4000多份档案,只为对方能够公平地享受社保政策;他可以麻烦自己,但不让群众麻烦,创新推出一窗通办、延时服务,只为解决群众办事打拥堂的痛点……
延时服务,“麻烦”自己方便别人
“跟得上趟,承得了重,成得了事。”这是大家对于李兴阳的评价,其中“跟得上趟”的背后饱含社保创新精神。
窗口服务行业,上班时忙,下了班也经常被群众“惦记”,尤其在每个月的缴费节点,因为群众突发求助而回所里加班,这是常事。
思前想后,李兴阳考虑到,街道社保业务办理时间和上班族的上班时间冲突,很多人办理社保业务不方便。
群众期待是革新的动力,以群众需求为轴心,李兴阳在全区首创社保“延时服务”,并于2018年4月开始实行午后延时服务,同年10月开始实行周六延时服务,让群众可以灵活选择办理时间。
服务无声,社保有情。截至2020年12月,社保所共计延时服务6000余人次,获得办事群众一致好评,该项创举同时受到国家人社部、市、区人社局等领导一致好评。
通办服务,互学技能互换岗位
社保工作涉及面较多,虽然每个窗口都是专人专项处理事务,但有的窗口忙,有的窗口闲,办事窗口“冷热不均”,办事效率低,这样的情况一直被群众诟病。
龙溪街道地处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入驻企业日益增多,龙溪社保所每年实际办件量在全区排名第一,甚至是相邻两个街道总和的倍数!
加上基层社保所业务涉及领域广、面向群体多,既有医保又有养老、失业保险,还有就业等。在窗口办理中,出现了热门窗口办事效率低的现象。
办法总比困难多,李兴阳以“四两拨千斤”,破除窗口“机关化”,将现有的单位参保、个人参保、职工医保、就业失业管理等7个办理窗口整合优化,全部转变为综合柜员窗口,同时推出叫号服务和网上预约服务,便于群众分流。
针对综合柜员窗口业务办理,李兴阳积极建立轮岗培训机制,对所里工作人员进行轮岗培训,同时建立“传帮带”学习方法,即不同板块工作人员相互轮换岗位,增强整体服务能力,为窗口通办赋能。
暖心服务,为老街坊翻阅4000份档案
大数据、人工智能盛行的当下,有些服务工作依然离不开人工“跑腿”。
在龙溪街道社保所,李兴阳就经常干这种“下力”活儿,针对辖区参保单位多、企业经办人员更换频繁、企业经办人员政策不熟悉等情况,李兴阳每年分批组织参保单位经办人员,线下开展社保政策和经办业务培训,截至2020年12月,已培训上千人。
对于企业如此用心,对于普通群众,李兴阳同样是忙前忙后,甘当“跑腿”。
离开了重庆数十年的老街坊刘云萍,想回龙溪街道办理养老保险补交,却遇到了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她曾是这里的个体户,办过工商执照,后来去了成都发展,但现在手里什么资料也没有了。
这可怎么办?李兴阳帮她联系龙溪市场监管所,在系统里查了个遍,都没有刘云萍的注册信息。
李兴阳没有放弃,紧接着去到档案室,面对满满当当的档案,他以最原始的方式,一件一件地翻。在翻了近4000多份档案后,李兴阳终于找到刘云萍于1994年5月在此注册工商执照的登记记录,刘云萍最终如愿以偿办理了社保补交手续。
不同的故事、类似的情节每天都在发生。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说,窗口服务行业既是前线,亦是后方。而李兴阳甘当疫情防控的“守门人”,先是苦干,最多一天办结300余笔业务。接着巧干,全力推进“不见面办”社保服务,保障办事群众安全。
回顾李兴阳的社保生涯,一晃已过17年。在他的带领下,该所连续5年在全区人社方面年终考核位列前茅,先后荣获2012年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2014年重庆市工人先锋号、2019年渝北区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