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议报告·校长有声⑮│重庆万州技师学院校长黎昌国: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更加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等内容掷地有声,引发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热议。
报告带来哪些期盼?学校将迎来哪些发展?未来还要从哪些方面着力?热议报告,校长有声。本期,我们邀请到重庆万州技师学院校长黎昌国,听听他如何回应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热句。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校长黎昌国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坚持走产教融合品牌化发展之路
重庆万州技师学院坚持走产教融合品牌化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办学方式,与企业共建成“前店后校”汽车4S店、西南首家“学校型”会计工厂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建成校外实习基地103家,年接纳实习学生1200余人。通过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生涯规划能力、创业就业能力明显提升。
面向未来,学校将抢抓发展机遇,以“鼎技经世 汇心济民”校训为引领,创新机制,优化措施,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一方面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努力促进校企在文化、制度、平台、资源四个方面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是通过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助推产业升级。学校坚持“面向需求,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原则,对接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在现有特色骨干专业的基础上改造升级,并与企业深度合作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变革和新经济发展相适应,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切实推进融合教学,实现协同育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通过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与教学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共建人才超市等,着力推进课证融通,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多元化培训为地方输送大量技能人才
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让学术研究转化为技术成果,真正作用于区域经济建设,是一所技师学院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我校发扬“万心融慧 技献九州”的办学精神,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技能型人才。近三年,学校船员培训中心共计完成内河船员各类培训6300余人次,综合培训中心累计完成企业创业、万州区商务局家政培训等各类培训3200余人次,为地方输送了大量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未来,我校将依托现有办学条件,开展多元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例如以国家提质培优三年计划项目为契机,实施大规模、多层次、高质量培训,带动更多人就业、脱贫。又如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为目标,瞄准“三农”发展需要,开展多层次多样化职业培训。
同时,以职业技能鉴定所为依托,充分发挥旅游、船舶航运、会计等特色专业优势,开展茶艺师、钢筋工、汽车维修工、车工、电工等各级各类培训,并切实开展技能鉴定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此外,以创建特色培训学院——万州烤鱼学院为抓手,开展烤鱼技能培训和鉴定,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打好地方特色“美食牌”,带动万州格格、万州小面等地方特色餐饮培训开展,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培训产业链发展。
“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六大育人举措助力“智慧成长”
职业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教育也是生产生活,不只培养技术人员,更为每个人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
“智慧成长”是我校的育人目标,包括六个方面内容:“提升品德修养,固智慧之根”,要求学生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修养;“聚焦核心素养,闪智慧之光”,要求学生聚焦创新合作,提升核心素养;“注重厚积学养,增智慧之力”,要求学生建构好基础知识体系,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技能匠心,强智慧之本”,要求学生在学习的关键时期以匠心筑梦,锤炼技能,固本强基;“着力取长补短,显智慧之能”,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追求健康幸福,开智慧之源”,要求学生加强体能锻炼、确立健康的人生观,提高幸福感知力。
(策划/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