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知”又有“味”!看珊瑚实验小学如何培养爱劳动的“亲亲好少年”
“老师您看,我自己梳的辫子,好看吗?”
“老师,您看我自创的书包收纳法,是不是又快又好?”
冬日里,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学习系鞋带、整理书包、梳头、打扫卫生,争先恐后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室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这是珊瑚实验小学打造特色鲜明的劳动课程,助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一个缩影。众多“珊瑚娃”在这些形式丰富、寓教于乐的劳动实践中,培养劳动观念和意识,成长为“亲亲好少年”。
如何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珊瑚实验小学从课程设置、体验教育、深化教研、家校共育等角度,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学会劳动的基因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孩子们展示“花样”系鞋带
体验拓展课程
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
“孩子从一年级进学校到六年级毕业,渐渐从需要别人照顾到学会照顾自己和他人,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教育。”珊瑚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家长们看到孩子几年下来的变化,高度认同学校劳动教育。
是什么样的“魔力”,让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答案当然是学校以‘亲亲教育’理念为引领,渗透性实施新时代劳动教育,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在体验中学会劳动、爱上劳动。”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巧手制作收纳袋
近年来,珊瑚实验小学将劳动教育写进课程方案中。校长谭劲带领课程团队,结合新时代核心素养目标和不同年段学生发展特点,系统梳理了适合各年段学生的劳动教育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进行了分门别类,分层、分段实施劳动教育。
“劳动启智、劳动育德、劳动健体、劳动益美。学校把劳动教育融入到‘三级同心圆’课程中,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培养其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 校长谭劲强调,开展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让孩子们学会几项简单的劳动技能,而是要培养孩子们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勤于劳动的观念,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除了分学段实施劳动课程,珊瑚实验小学还探索“劳动教育+”,通过创设”体验拓展课程”,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有关学科,如综合、科学、手工、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中。例如学校劳动教育与科学特色的融合,通过加大科技教育力度,让学生在争创“小实验家”“科学小院士”等活动以及参加各项科技活动竞赛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实施劳动教育。
▲展示自制环保袋
创设多样活动
在快乐中种下劳动的种子
“同学们,播种小白菜的时候,要注意保持种子之间的疏密度,这样能更好保证每一粒种子有适当的发芽空间……”
新学期开学,伴随着邱红老师的细心讲解,二年级劳动社团的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小白菜种子放进土里,用小手捧起泥土,像珍藏一颗颗宝石般为种子掩好泥土。
像这样的快乐劳动场景,在珊瑚实验小学的教育生活中还有很多。多样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们的劳动观念,弘扬勤俭节约、奋斗、创新、热爱的劳动精神,诠释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孩子们快乐种植中
据悉,珊瑚实验小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实际,为孩子们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系,融劳动教育于每一时刻。每周五下午放学前,小小卫生员们洗墩布、擦桌椅,分工协作,将教室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每到发新书时,老师们动员孩子们自己搬运书籍,自己负责分发,进行得有条不紊;一个假期过去,孩子们学会制作丰富多样的早餐,三明治、披萨、水饺、纸杯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早餐制作这项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远不止如此。珊瑚实验小学教师杨春梅介绍,孩子们学习早餐制作的劳动技能同时,还通过资料查阅、统计数据,挖掘数学与健康、科学多学科的融合,将调查、统计、制定营养早餐的过程撰写成科学小论文,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自己动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乐趣。
此外,学校还在“五·一”劳动节期间,开展“金牌小当家”劳动实践活动,分年段布置“家务小当家”“美食小当家”“全能小当家”等实践活动。
悦劳动,育童心,促成长!珊瑚实验小学有“知”有“味”的劳动教育为“亲亲少年们”的精彩童年增添了一抹亮色。
▲自制早餐分享美味
(何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