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微论坛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智能和技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智能人才、技能人才,为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提供有力保障,是我市技工教育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
作为技工教育发展的“顶梁柱”,技工院校教师“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照亮学子人生路的擎灯者,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躬耕教育和行业一线;他们也是勇立教育改革潮头的弄潮儿,以不破不立、融合创新的手段潜心培育时代工匠。
本期“名师•名校•名校长”——重庆市技工教育“三名工程”大型系列报道活动之“名师微论坛”栏目,邀请到我市三位技工院校名师,看他们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全新的课堂模式中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完善自身。
名师观点》》》
重庆市工业技师学院教师于亚鹏:
在课程设置上,我结合了地方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了一些小尝试。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在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实践相关课程上,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对接岗位职责,在课程中植入了幼儿教师日常工作流程和要求,强化职业认知。与永川区知名幼儿园紧密合作,建设校外课堂,把原来每学期的集中实践改成日常实践:每个学生每学期固定对接一个班,每周至少到幼儿园一次,参与每日迎送、家校沟通和实践教学。
为全面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还采取班级小助教的形式,考察个人能力强、接收快的同学并升级为班级小助教,每个小助教带一个小组,促使基础差的小组进步达标,略有基础的小组高质量完成任务。
此外,我和其他老师还积极开展了对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的研究,于今年上半年成功申报市级课题《幼儿语言活动设计与实施》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现已完成开题准备工作。
重庆机械技师学院(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教师侯敏:
作为一名数字媒体后期处理的专业教师,一方面我积极前往行业、企业调研,做到课程所教即学生所用。在课程开发模式上,依托校企合作订单班,开发数字视频剪辑与处理一体化教程;在课程内容上,既有来自数媒企业一线案例,如广告特效片头,也有来自当下视频平台技术含量高、话题度满满、饱富正能量的视频案例,还有来自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在资源形式上,既包括丰富的教材配套数字资源,也在学习平台为学生配备丰富线上视频学习资源。
另一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设计,做到学生善学乐学。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我们的课程为学生指明了一条依据情境与案例,学生制定任务计划、审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的行动路线。例如要试做一个广告片头案例时,学生依据以上一体化教学环节设计、实施、检查、评价、反馈。具体而言,是在唤起学生兴趣基础上,以工学一体案例为载体,以学生行动为主线,以教师辅助为辅线,创设真实企业情境,以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规划操作方案;接着进行电脑实操,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进行操作思路训练与创造性思维训练。
重庆市行知高级技工学校教师陈江奉:
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采取了“全校联动”项目式教学:在特定主题下,以“月”为学程,进行沉浸式深度学习,打破专业界限、建立学科融合,实现“全校联动”式学习,着力打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我校还开发了不一样的校本杂志,包括其他杂志的精选内容,优秀毕业生及企业专家撰写的经验、学习、行业等文章,学生优秀作业展览等内容,全方面培养学生。
而我的专业教学,则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师升职记”的考核,从设计员、设计助理、设计师,到高级设计师进行晋升,晋升最高级者有权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将接单学校所有设计任务,以及线上线下的设计,达到营业额收入,实现社会即学习,学习即价值。同时利用互联网+教育,实现以赛促学、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学习职业化,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完成身份的认证,在身份认证中证明个人价值。
(策划/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