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微论坛①│怀“师者匠心”育时代新人,聚焦德育他们这样做
智能和技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智能人才、技能人才,为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提供有力保障,是我市技工教育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
作为技工教育发展的“顶梁柱”,技工院校教师“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是照亮学子人生路的擎灯者,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躬耕教育和行业一线;他们也是勇立教育改革潮头的弄潮儿,以不破不立、融合创新的手段潜心培育时代工匠。
本期“名师•名校•名校长”——重庆市技工教育“三名工程”大型系列报道活动之“名师微论坛”栏目,邀请到我市三位技工院校名师,聚焦技工教育德育创新的热点与难点,看他们如何坚守立德树人,把技校学生教育好、引导好、管理好,促进他们成人、成才、成功,实现出彩人生。
名师观点》》》
重庆市风景园林技工学校教师黄圣妮:
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是难以做一名好教师的。
“匠心”是一种原则,一种修行,一种价值。我坚守的“匠心”有三心:专注之心、敬畏之心、开拓之心。
一曰专注之心。我认为做教师应如同工匠一般,专注、严谨、执着、求精。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之技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每一个班会,都力争做成精品,有亮点,有特色,有价值。二曰敬畏之心。敬畏规律,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尊重不同学科的规律、尊重学习的规律,尽管不能“选材而教”,却可以“因才施教”,认清差异,顺应天性,以学定教,做到先学后教、育人为本才能更好地授业。三曰开拓之心。教师也应像优秀工匠们那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传承中与时俱进,融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情怀,给教育带来新的突破。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坚持教师要有情怀、有态度、有信念,用匠心、师德唤醒每一位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唤起他们对美好的追慕和期待,并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信息化部直属工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奚春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我认为这颗心就是一颗师者“匠心”,努力呵护培育每一粒种子的成长,以自己的热心、爱心、耐心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施教不应只局限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科素养和道德观念给以启迪和熏陶,这就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更需要老师以身作则。
就拿我所教的无线电装配工艺课来说,完成整个印制电路板焊接,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才能保证安全。在这过程中,电烙铁的温度高达几百度,而且是在带电的情况下操作,电子元器件又是比较精密娇气的东西,作为助焊剂的松香在使用中会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很多学生在初学时都是望而生畏的。为此我耐心引导,亲自示范讲解,让学生克服使用电烙铁的恐惧心理,同时把遵守安全规则当作学生今后做人的底线,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到技术的同时,更多地懂得做人的道理,把德育工作有效地融入于教学中。
重庆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公共交通客车驾驶学校)教师姜雪:
育人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多年来,我一直将纯粹之心、创造之心、坚持之心传递给学生,希望帮助他们创造精彩未来。
尤其是在德育工作中,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德育渗透点;改变传统讲解式教学,借助小组合作进行德育渗透;结合时事构建多样化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做好表率,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进行全方位德育渗透。
例如在讲到“Health健康”这一单元时,我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设置“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time of the COVID-19”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到自己该怎么做好防护措施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在防控疫情方面的措施,既能帮助学生知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通过课程了解到国家、医护人员、社会各界对这次疫情的付出,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懂得感恩的思想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
(策划/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