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太珍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自己的学生,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自己是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生活中忠实的服务者。
从教二十五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八年。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不以成绩定优劣,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以他/她应得的关注。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升自我,注重细节,全心投入,注重班风学风的培养,所带班级充满自信心,积极向上。
她先后获得了沙区优秀班主任、沙区“十佳班主任”、重庆市中小学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对后进生有一颗宽容之心
小彭是她班上的学生,谈学习,学习不好;谈行为,行为不好。一次,小彭因在家里被爸爸妈妈骂了一通,中午饭都没有吃就出门上学了,下午还和朋友喝了点酒,回到学校时,酒量不行的他已经醉了。
昏头昏脑的他从厕所洗了脸回来的时候,走在其他班的教室门口,“咚”的一声倒在了地上,爬不起来。杨太珍立刻让同学把他扶到医务室。在医务室里,医生很严肃地告诉杨太珍,小彭的脸色已经惨白,没有一点血色,身体状态看起来有点糟糕,必须马上送到陈家桥医院去。
见此情景,杨太珍也着急上火,马上和家长取得联系,把学生严重的情况告诉了家长,希望家长来接去医院。结果家长的态度让人大出意外:“我不管这个孩子了,他太不听话了,老师麻烦你把他送到医院去一下。”没有办法,杨太珍只得叫上几个同学,大家一起把他送到了医院。
在医院里,医生检查之后马上给他输液。随行的人就坐在一边看着他,陪着他。半夜的时候小彭才逐渐清醒过来,人的精神也慢慢变得好一点。清醒后,随行的同学给他说了情况。他很虚弱地给杨太珍说对不起,对给老师带来的麻烦表示歉意。如果在平时,他肯定会找一千个理由为自己辩解,为自己开脱的。
这件事后,杨太珍也没有过多批评他,责怪他。但是他对老师的看法却大为改变,而且在轮到做清洁时非常认真。也许在那天晚上老师送他上医院,守着他到大半夜,很担心他的事给了他新的看法,让他重新认识了班主任。
最关键的是,他对老师的态度转变了,由原来的敌对到亲近,愿意和老师聊自己的生活,愿意让老师了解他,和老师的心也贴近了,不再和老师对着干,也能为老师着想。
班主任工作无小事,把天天的小事做好了也是一种成功。在对待小彭方面,杨太珍从开始的努力教育却无效感到无奈,到事情来了依旧扛住责任,对待学生有诚心、关心、耐心、爱心、细心,付出了很多,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结局很好,她的坚持、付出终于换来了小彭的真心。
对困难学生有一颗悲悯之心
在杨太珍班上,总有一些孩子让她一直牵挂着。
知道小浩家庭困难之后,她就开始为小浩的事情操心。她把小浩的事情在班里讲给同学们听,表扬小浩的拳拳孝心,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还鼓励小浩参加沙区最美孝心少年的评选活动。杨太珍把小浩的事情放在心上,一有涉及补助的事情首先想到他。除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外,一到开学的时候必定去找学校领导,努力为小浩争取各种减免补助。
德育工作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班主任工作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对学生有一颗慈母之心,是教育者必须追求的赤子之心。杨太珍的教育经历也体现了没有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她坦言:在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生活总能给我们许许多多有用的启发,我们只有认真的思考,努力地思考,边行走边体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好。
(策划/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