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扎根在城口偏僻的农村小学,27年如一日。坚守育人初心,奉献青春年华。为了农村的孩子,为了农村的教育,他勤勉工作、慎始如终。为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他扎根山乡、竭心尽力。他就是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乡中心小学教师卢世彬。
他将满腔教育热情倾注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同行的好评、领导的褒奖,他摘得的桂冠也很多,是重庆市“最美教师”、重庆市“市级骨干教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TCL希望工程烛光奖”提名奖获得者,重庆市全民阅读办公室授予的“先进个人”。
荣誉的背后,是他扎根山区辛勤耕耘,忘我工作的九千多个日夜。
加强学习,筑牢思想基石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坚持每天学习《学习强国》,学习有笔记、有感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他每月积极参加学校党支部活动,坚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党性修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积极完成党支部分配的各项任务。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他坚持每月走访,即使在疫情期间也不忘常常打电话、发微信教给帮扶户健康知识和疫情防护知识。他与贫困户交真朋友,做到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他的帮扶户以前的房子是东倒西歪的烂木瓦房,在他帮扶期间,争取政府出钱出力,帮助其修建了八十多平的两层砖混房,解决了住房问题。他还帮助帮扶户加入合作医疗,让帮扶户看病吃药没问题,健康有保障。还有一名帮扶户家无公路,他积极向政府争取,帮助其把水泥公路通到了屋门口,既改变了帮扶户家的出行状况,还让农副产品更便捷地卖出去,帮扶户家的收入增加了。他的帮扶工作办法明确、措施具体、效果明显,通过多条路径,让贫困户的收入多了,心里也踏实了。
精心育人,倾情三尺讲台
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己任;他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神圣职责,做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优秀党员教师。
在教育工作中,他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学有所得。
在教学工作方面,他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他以“学本课堂”为课堂教学范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练习作业有层次有梯度,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他把课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充分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以爱为桥,守护孩子成长
他以“爱”作为与学生相处的桥梁,当学生的严父慈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始终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他所在的城口周溪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他都得管。二十多年来,他早上六点半起床陪着孩子们,直到晚上九点左右孩子们入睡后才离开,他一直陪伴在孩子们身边,做他们的“监护人”。他用实际行动关心爱护孩子们,他班上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他利用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平台,让学生每周至少能与父母视频一次、电话一次。通过谈心谈话,拉近了亲情,也让家长放心,更让孩子学习有了动力。
(策划/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