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陈茵。
现任龙岗一小校长的陈茵,多年来先后收获了全国第90期骨干校长、2017感动国培十佳年度校长、重庆市最美校长等荣誉,发表教育专著2本、论文数十篇,2次获得重庆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在全国各地做教育专题讲座38场。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取得什么,而是看他贡献什么。”这句话深深地影响着陈茵。毕业之际,她毅然放弃到城区学校任教的机会,响应国家下乡支教的政策,去到偏远的村学支教。
1996年,陈茵来到大足区平顶山小学,迎接她的只有三间小瓦房,一道篱笆墙,一片杂草丛生的操场。正当陈茵想放弃时,一个瘦弱的小女孩攥着一把刚刚拔下的枯草,告诉陈茵她会拔草、会做饭,希望老师能留下来。在小女孩期待的目光中,陈茵做出了人生第一个艰难的决定:留下来,成为一名山村教师。
乡村支教生活虽然很艰难,但陈茵想着那些只能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孩子们就充满勇气。可是她渐渐发现,学生们三天两头就会减少,有3个孩子甚至不再来上学了,这是为什么?于是陈茵走上几十里的山路去家访,才知道了这3个孩子由于家里极度贫困,无法交学费和生活费,只好休学了。她主动承担了这3名特困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用每月200多元的微薄工资支撑她和3名特困孩子的所有开支,让孩子们衣食无忧,安心学习。
不仅如此,她还成为全班55个农村孩子实现梦想的点灯人,不仅做班主任,还承担了所有学科的教学工作。一年下来,这个偏远农村的贫困班学生成绩居然考了全辅导区第一名。4年后,她所带班级的孩子们毕业了,全班学生一个都没有少。
2000年,陈茵来到大足区实验小学,担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班里的孩子活泼聪明,但也调皮捣蛋,常常让她下不来台。一学期下来,尽管她使出浑身解数,班级的语文教学成绩居然是倒数第一,班主任工作考核也是最后一名。
在年级组长的点拨下,陈茵找到了改进方向。寒假里,她一头扎进书店,读教育原著,增加知识储备量;登门拜访优秀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每天整理收获,一个寒假就写了满满两大本。开学后,她厚着脸皮到各班教室去蹭课。一学期以后,孩子们开始喜欢上陈茵和她的课。她也开始频频出现在全区教育同仁的公开课、示范课上,多次获得重庆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连续四年评为大足区“教学能手”。后来她还收获了重庆市首批教学名师等荣誉,社会各界评价她如太阳花般追求卓越,积极向上.
2014年,大足区海棠小学开始建设,这是大足城区内近百年来新建面积最大、规格最高的义务教育学校,陈茵被选作校长。一切从零开始,她每天穿梭在钢筋水泥的建筑工地上,还要四处游说招收教师。从1个教师到8个教师,学校的教师队伍就这样慢慢建立起来。
随后,她带着8人队伍,每天奔波于各乡镇宣传招生政策。然而很多时候,他们并不被百姓认可,还有人直言不讳地骂他们是大骗子。陈茵面对的挫折和误解最多,但她总是强忍泪水,还为老师们加油鼓劲。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家长领着孩子走向他们。
建校第一年,学校仅成功招收401名学生,但孩子们的优异成绩和出色表现也为学校树立了口碑。建校第二年,学校就拥有了76名教师,1660名学生。五年过去,海棠小学已经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好学校,拥有50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的办学规模。学生乐学、善思,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小海棠“场馆式职业体验”课程以独特的魅力享誉国内外。
2019年11月,陈茵再一次接受组织安排,来到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新的课题正等待她去探究,更多的挑战等待她去面对,但她定将无畏无惧,愿用一生去诠释教育的意义,让生命如花儿般绽放。
(策划/王小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