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略教师风采、打探院校实力、晒出校长思想,教育频道正式启动重庆市技工教育“名师·名校·名校长”大型系列报道活动
过去5年,我市紧紧围绕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巴渝工匠2020”计划,创新政策、多措并举、优化服务,努力培养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能人才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和紧缺智力支持。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技能人才总量净增55万人,已经增加到375万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我市技工教育人才培养供给全面加强
目前,我市技工院校的品牌专业总量达101个,5年培养全日制学生15万人,培训社会人员75万人次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这其中包括为国争光的技能健儿们,他们代表重庆为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勇夺6金7银2铜9优胜佳绩,奖牌总数居全国前列、中西部省区市第一。
“这都得益于发展环境的逐步优化”,市人力社保局职建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比如出台技工院校教师职称改革实施意见,年均开展师资培训及教学教研任务30余项,又如在全国率先出台“1+9”配套管理制度,实施质量提升与年度报告制度,再如在5所国家级示范学校开展自主设置专业试点,促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为推动技工教育内涵发展,各技工院校不断发力,5年来新建实训基地75个、精品特色专业28个,建成专业182个、专业点609个,校企业合作企业806家,专业对接我市产业发展匹配度达到73%,办学特色日趋浓厚。
“三名工程”引领院校培养“双能人才”
智能和技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智能人才、技能人才,为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提供有力保障,是我市技工教育必须挑起的责任担当。
此前,市人力社保局发起打造“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行动,旨在培育更多名师名校长作示范引领,进一步提升技工院校影响力,从而帮助技工院校更好招生同时,发挥技工教育优势培养更多“双能人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本报教育频道联合市人力社保局推出“名师•名校•名校长”——重庆市技工教育“三名工程”大型系列报道活动,领略教师风采、打探院校实力、晒出校长思想。
本次大型系列报道活动将从9月持续到12月,以深度报道、人物访谈、长图海报、微论坛、H5等形式,深度聚焦技工院校全力打赢技能扶贫攻坚战,紧贴产业发展打造精品专业,做好就业工作持续保障改善民生等内容,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王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