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精选|
  • 重庆|
  • 深读|
  • 锐评|
  • 渝视频|
  • 区县|
  • 视觉重庆|
  • 乡村振兴|
  • 成渝|
  • 智慧|
  • 开放|
  • 更多+
  • 重庆日报网 > 正文
    这个寒假,大学生怎么成了“德华”?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志峰 实习生 郑佩茹
    时间:2024-02-22 20:17

    “我们去看看小姨起床没”“叫姑姑带你去玩”“你去找舅舅辅导作业吧”……今年寒假期间,“大学生德华”成了互联网上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在放假回家后承担起了照顾哥哥或者姐姐孩子的重任,正如热映电视剧《父母爱情》中江德华的角色,因此被称为“大学生德华”。

    大学生怎么成了“德华”?“大学生德华”有哪些酸甜苦辣?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累死俺算了”,体力和脑力都在“升级打怪”

    德华原本是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男主人公的妹妹,在男女主工作忙碌时帮忙带大了五个侄子侄女。其中的一个名场面就是,德华在已经帮哥嫂带三个孩子后,得知嫂子又怀了双胞胎后的那句:累死俺算了!

    “真是累死了!”重庆三峡学院大三学生李洁即将从“德华”岗位上卸任。一个月前,经不起表嫂的软磨硬泡,她来到湖南帮忙照顾表哥的两个女儿。

    ▲寒假期间,李洁和表嫂的两个女儿在一起玩耍。受访者供图

    让李洁最崩溃的是辅导作业,“造句时,她读了几遍都不知道自己写漏了一个字,”李洁说,写字的时候更是歪歪扭扭,像虫子在爬一样,气得她火大,“终于体会到家长那种接近崩溃的感觉,感觉脑子完全不够用。”

    ▲李信(右一)在假期帮堂哥带娃。受访者供图

    大二学生李信算是一个“资深德华”了,她的小侄儿已经7岁。这几年,每年暑假、寒假,在外上班的大哥都会把小侄儿送回老家,让李信帮忙照看。小侄儿精力旺盛,一会拉着李信打羽毛球,一会拉着她赛跑,有时候在马路上、在田坎上疯跑起来,李信都追不上他。每晚“下岗”后,李信都感觉自己一身的骨头已经散架了。

    不仅是体力和脑力在“升级打怪”,不少“大学生德华”连形象都顾不上了。老家在奉节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一学生范艺泽说,每天一大早,姐姐6岁的儿子就穿着睡衣来叫小姨起床。“以前假期回来还要和同学们聚会,现在天天都是棉睡衣,更别说打扮了。”

    累并幸福着,小侄儿寒假作业里写“我爱姑姑”

    “虽然每天都和两个小屁孩斗智斗勇,但也有一些意外的惊喜。”李洁说,两个小侄女会毫不吝啬地夸奖她,她们甚至会向其他小朋友炫耀:“我姑姑厉害得很,像智能机器人一样,什么也问不倒她!”看她坐得累了,还会跑过来给她揉揉腰。

    在这个寒假里,李信和小侄儿几乎是形影不离。小侄儿回城前一天,当她检查他的寒假作业时,发现有一道题是仿照“我爱北京天安门”造句,没想到,小侄儿在下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我爱我的姑姑。”

    “当时,我的眼眶都有些红了。”李信说,没枉费她变着法子带小侄儿玩遍农村:既带他到农田里挖泥鳅,又到鸡舍里喂鸡、兔窝里看小兔子。

    “‘大学生德华’也算是一次格外有意义的假期社会实践。”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大四学生邵兵说,经过一个月的辅导,看到读小学三年级的外甥能拿着画笔把全家人的头像有模有样地勾勒出来时,他比自己的作业得到老师表扬还开心。

    是一种亲情的回归,从“德华式”经历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大学生德华”现象也引发了公众对社会价值观的一些思考和热议。“对‘大学生德华’来说,这个过程应该也是苦乐参半吧,我觉得是值得鼓励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四川外国语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雪松说,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其实也还是“孩子”,通过帮忙带娃这种方式,可以体会父母带大自己的艰辛和不容易,也能激发出大学生对职业的规划和思考,是一种有益的社会实践。

    “一份有责任、有亲情、有乐趣又安全的姑侄、姨侄关系,给春节的家庭聚合带来了一种新的温情纽带。”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兼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金春寒认为,“大学生德华”的出现,其实是一种亲情的回归。

    金春寒说,大学生假期在家照娃,有几大优点:从关系来看,照顾自己哥哥或者姐姐等的孩子,有足够的安全寄托;从时间来看,大学生假期时间比较充裕,能用更长时间照顾和陪伴幼年的孩子;从能力看,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新潮,会玩又能不拘一格,能够带给孩子更多新鲜体验,也更能吸引孩子的亲近。

    “还一份隐形的好处是,大学生自己也正处在青春期末期和青年期早期,生命的这个阶段,本身也面临着和父母原生家庭的逐步告别,为自己将来成为父母作准备。”金春寒表示,成为大学生“德华”的经历,可以使这个阶段变得更加柔和,更加自然。

    不过,张雪松和金春寒都提到,“德华”们不能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完全放在了为哥嫂、姐姐姐夫们的付出,而缺乏对自我需求和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当代大学生应该分清楚自我牺牲和亲情陪伴之间的关系,也要更懂得取舍,“大学生德华”只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段,重要的是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逐渐清晰自己人生的规划,并为之不懈奋斗。

    编辑:罗建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站首页 | 重报集团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2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63907707 传真:023-63907104 举报电话:023-63823333 1237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署)网出证(渝)字002号 渝ICP备17015920号